第10章 赵郡府衙3

    第10章 赵郡府衙3 (第2/3页)

郸、巨鹿、常山三郡,多有赵郡李氏聚居。唐国公有祖茔在巨鹿,当属赵郡李氏。不过爹爹,孩儿却不明白,来到本朝,依旧冒充我陇西李氏,究竟有甚么益处?”

    李诠微笑道:“孩子,你问到重点啦。你可知道,何以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立国,国势都不能强盛,国祚也不能长久?”

    李药师答道:“孩儿曾听师父说过,南朝四代国主,宋主刘裕出身『田舍翁』;齐主萧道成与梁主萧衍虽同为兰陵望族,但较之王、谢诸大姓,犹为寒素;陈主陈霸先则出身小吏。他们建国,并不能得到南朝世族输诚拥戴,所以国势都不能强盛,国祚也不能长久。”

    李诠点头道:“你师父说得不错。如此你也应当知道,同族之中也分高下?”

    魏晋以来,社会上最重门第。南朝门第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极品,其次是陈郡袁氏、兰陵萧氏。这四姓都是“侨姓”,地位高于“吴姓”的朱、张、顾、陆。当时不要说“吴姓”无法与“侨姓”相提并论,甚至同族之中也分高下。比如王氏就有乌衣王氏与清溪王氏之别。中唐诗人刘禹锡有一首七言绝句〈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朝王、谢名门子弟都爱穿着乌衣,家族宅邸座落的巷道便称为“乌衣巷”。朱雀桥邻近乌衣巷,当时豪门高第麇集于此,就连在此筑巢的燕子,身价似乎也高人一等。

    李诠见李药师点头称是,便微笑道:“你所知者,大抵琅琊王氏乌衣、清溪之别,或许不知,赵郡李氏也有高下之分?”他向专心聆听的儿子看了一眼,继续说道:“赵郡李氏的显望都在常山,在巨鹿的不是微末族人,便是改为汉姓攀依世族的胡人啊。”

    李药师轻“啊”了一声。

    此时李诠脸色转为凝重,说道:“今时今世,在上位者若要国势强盛,国祚长久,就得有个名门作为出身背景。赵郡李氏与我陇西李氏,虽然同属『五姓七望』,但仍不如我陇西李氏。何况,还并不是赵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