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挂石窟3

    第13章 天挂石窟3 (第2/3页)

龙日铸、明代的仙品阳羡罗岕、清代的逸品狮峰龙井,都产于这一带地方。

    当时的茶,将嫩叶自茶树上摘下之后,经过蒸、捣手续,拍成片状焙干,就成为茶饼。

    李药师取过那半片毗陵绿芽,在炭火上焙炙之后,再用石碾研成细末。

    干茶入碾,研磨之时发出极细微的碎声,研磨之后成为湘黄色的粉末。

    唐代诗人形容茶在碾中,其声是“拒碾干声细”、“碾处乱泉声”,其色是“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

    李药师虽然不曾读过后人的诗句,但那碾茶时的视听之娱,他早已心领神会。

    当时的茶道,茶中多掺入香料与果品。

    李药师知道师父吃茶,常加茱萸、苏桂两味,天候阴寒之时另加干姜,燥热之时或加薄荷,春季有时再加橘皮,秋季有时也加松子。

    他见石桌上还有一些干橘皮,便将橘皮、茱萸、苏桂分别置入小碟中,准备停当。

    他又取过师父煎茶的石釜,先用山泉冲过,再注入清冽泉水,置于炭火石鼎之上。

    随即回到蒲团上跪坐,让师父知道水已置于火上。

    此时玄中子为房玄龄、魏玄成解惑,也已进入尾声,师徒四人便移坐到石桌之旁。

    李药师请师父上坐,自己坐入主位,房玄龄、魏玄成则在侧位侍坐。

    此时釜中之水沸如鱼目,李药师拿过四只青釉褐斑茶碗,取水温碗。

    当时茶色尚黄,盛在青釉褐斑碗中,玉青湘黄,相得益彰。

    此时釜中之水涌泉连珠,李药师盛出一瓢。

    他见师父并没有将橘皮移开,便将橘皮与茱萸、苏桂一同投入汤中。

    同时以竹筴环搅,将热汤激出漩涡,即量取茶末,投入漩涡中。

    后人将唐人茶道称为“投茶法”,指的就是这投茶入汤的步骤。

    茶末入汤不久,汤沸势若奔涛,李药师将适才盛出的一瓢温水倾回釜中,止住腾波鼓浪之沸,瞬时便浮起层层泡沫。

    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