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与弹弓结下不解之缘(4.6k求追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五十四章 与弹弓结下不解之缘(4.6k求追读) (第1/3页)

    蓉城,许沐四人开始收拾行李。

    刚才他们和姜宏业通话确认参加《小西游记》的试镜之后,姜宏业那边立即把地址和行程安排发了过来。

    “拍摄地,晋省……”

    “试镜时间,8月20~8月27。”

    “到了直接露脸,报我名字。”

    “这两天别闲着,好好揣摩角色。”

    这会儿姜宏业没有再逗董飞了,而是正经告诉他,他试镜的角色是九头虫。

    姜宏业与许沐和董飞的相处模式不太相同。

    在他看来,董飞更好玩一点。

    许沐嘛,克他。

    “时间上有点紧,我们是今晚出发,还是明天再走?”张玥问道。

    今天已经是23号。

    许沐等人对视一眼,董飞倒是先开了口:“要不然明天再走吧,我们做一做准备。”

    “做什么准备?”谢琛问道。

    董飞:“我要做人物小传的。”

    同时他看向许沐:“是吧沐哥。”

    张玥以手抚额,她知道董飞自从上次被许沐刺激之后,就有了这习惯。

    谢琛看了看许沐,见他没有反对的意思,点了点头:“那就明天再走。”

    “买书买书。”

    时间定下来了,董飞第一反应是拉着许沐去买书。

    不吹牛逼的讲,《西游记》电视剧大家都看过,但是原著未必所有人都读过。

    这天下午,许沐和董飞买了书,甚至还买了两个儿童玩具。

    一个月牙铲,一个三尖两刃刀。

    按照董飞的话说:“提前耍耍。”

    就为了这事,谢琛给他俩都换了大房间。

    晚上八点多,大家吃完饭各回各的房间后,许沐也拿出了资料。

    二郎神其实大家都熟悉,但许沐确实没有认真读过《西游记》里二郎神的片段,所以该做的功课还是要做。

    “刷刷刷”,他开始翻动书籍。

    他是提前查过资料的,二郎神在书中出场的回数不多。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中二郎神第一次出现,书里也有了对他的外貌描写。

    大圣见他“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

    “清奇……”许沐画了个圈。

    所以说二郎神确实应该是帅的。

    再看下一段:“仪容清秀貌堂堂……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等等。

    许沐像是被触发了关键词:“弹弓?”

    咋地二郎神是玩弹弓的?

    后面还有一句:“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

    说明西游记里的二郎神真的是玩弹弓的。

    许沐又往后翻了翻,翻到了二郎神打九头虫那一段,写的是:“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即使是地球上经典的《西游记》中,打九头虫这一段,二郎神虽然手里拿着弓,但弓上没有箭,而是一颗弹丸。

    许沐以前也没注意。

    “查查。”

    许沐一下子就来劲了。

    这已经不是演不演二郎神的问题了,是一个男人突然发现还有某种兵器自己以前没注意过的问题。

    经过查阅资料许沐逐渐了解了弹弓这种武器,形状与弓大致相似,但是不射箭,而是弹弓的弓弦处安置一个皮兜,它可以包裹住用来发射的弹丸。

    林林总总许沐看了一个多小时,从弹弓的制作看到了弹弓的用法。

    “这玩意看着就难呀。”

    许沐感叹一句,躺坐在椅子上。

    而就在他坐下的下一秒,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的声音:“恭喜宿主,你阅读了大量与角色二郎神相关的内容。”

    “获得奖励:D级专项技能-弹弓术(不可成长)。”

    随着系统的声音落下,许沐的手臂开始颤抖,而一些肌肉记忆开始出现。

    比如如何引弓,如何在弹丸脱手的一瞬间,左手向旁边倾斜,好让弹丸不打到自己的手。

    但是!

    “我要这玩意干啥?”

    不过谁会嫌弃手艺多呢,许沐立马眉开眼笑了。

    他起身拿起那玩具三尖两刃刀,随着C级文人转扇发动,手中的玩具枪呼呼地转了起来。

    “虽然只有几分钟的戏份,那我也得能准备地都准备足了。”

    转了会儿枪之后,许沐越来越想试一试弹弓术。

    实在是小的时候没玩过。

    偷摸的下楼,去便利店买了根绳子,在酒店楼下的小树林里找了根新鲜的树枝,许沐又偷摸的上楼了。

    怕被人看见,许沐还走的楼梯,结果在楼梯口,正碰上正在抽烟的谢琛。

    谢琛打量着许沐手里的树枝和皮绳,眉头皱起:“你拿这东西干什么?”

    许沐:“我做个弹弓。”

    一听这话,谢琛愣了一秒,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