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称霸春秋?

    靠什么称霸春秋? (第2/3页)

的价值观在于让每一个被剥削者不会感受到失去自身创造价值所产生的剧烈痛苦。相对于严刑酷法,所谓仁政只不过是让所有底层生产资料的创造者们,能够相对“自主”地选择自己到底应该为统治阶级奉献什么。

    然而其本质并没有改变,所有的秦国子民固然因积极的创新与生产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但是却依旧难以动摇其作为被剥削者的本质地位。或许曾经的囚笼一片黑暗,所有劳动者都如同等待着屠刀宰杀、奉献自身一切的羔羊;而现在的秦国,这个黑暗的囚笼在所谓的仁政明君治下,让羔羊们莫名其妙地感觉不到了。

    在那个混沌愚昧的时代里,如此向前的一步对国家实力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每一个子民都心甘情愿地奉献着,燃烧着,因为他们似乎觉得,那些曾经满脸漠然、挥舞着屠刀的统治者正面带微笑,放下了手中的刀。却没有发现,自身最终的本质命运,并没有发生改变。

    秦国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全民踊跃,创造了远超之前的庞大财富。那片一直阻隔着秦人东进的大山,似乎也渐渐裂开了一丝缝隙。公元前651年,秦国开始逐步渗透参与晋国的皇权斗争。但是秦国这一次选择扶持的代理人晋惠公自身,却出现了问题。性格上荒淫无信的晋惠公借助秦国的力量登上王位之后,却背叛了当初的承诺。为随后秦晋两国纠缠不断的恩怨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648年,晋国灾荒,百里奚力主运粮救济。那一艘艘运粮的货船满载着秦国的粮食,悄悄地推开了晋国百姓心中那道防御森严的壁垒,史称“泛舟之役”。公元前646年,秦国遭遇灾年,要求晋国支援,而一向自私自利的晋惠公回复秦国使臣:“当年我国灾荒,你们竟然不来趁机攻打,反而借粮帮助敌人,简直愚不可及,我们晋国,自然不会如你们秦国一般憨傻!”

    随后,晋惠公竟然真的举兵攻打秦国。两军在韩原展开了惨烈的战争。原本就对晋惠公荒唐负义行为感到不满的晋国百姓,加上被迫出战的晋国军队,面对着空前凝聚的秦军,惨遭失败。晋惠公本人,也被生擒。

    随后,为如何处理这个背信弃义的晋王,秦国君臣做出了激烈的探讨。最终,向秦穆公举荐了百里奚的名臣公孙枝提出:“若关押晋王,此人不过无用匹夫;若杀之,晋国总归会怨恨颇深,不利于进一步渗透和控制;不如换取实际利益,令其回国,一个昏庸无能的败军帝王,更利于秦国进一步的行动。”于是,秦国向晋国提出了领土要求之后,竟然放晋惠公回国复位。

    经此一战,晋国国力大伤,割让土地,劳师伤财。国家陷入了难以逆转的衰退之中。这种损伤虽然不会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却在国家的根基之上,留下了一处难以愈合的伤痕。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一命呜呼,晋国再一次陷入了王权斗争的内乱之中。在百里奚的设计之下,秦国将流亡楚国的晋公子重耳接回,并动用国家力量扶助其登临帝位,史称“晋文公”。

    不久,周王室内乱,百里奚劝秦穆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