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担心人之三怨?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为什么不担心人之三怨? (第1/3页)

    楚国拥地千里,带甲百万,广阔的国土和彪悍的民风让这个国家拥有着强大的战争潜力。历代楚王也清楚地明白,偏安一隅的王国早晚都会灭亡,他们之中有明君,也有庸才。但是目的却始终一致,就是让这个国家走向巅峰,入主中原。

    但是历来楚地都被中原诸侯视作蛮夷,并不先进的文明即便有了强大的武力,也往往会被那些所谓开化知礼的中原君主们看不起。强大的战力虽然给了楚国追逐梦想的基础,但是这条路却并不顺畅。历代楚王也明白这一点,他们对于人才的渴望,甚至远远超过了北方诸侯。

    孙叔敖凭借着自己的名望,渐渐步入了楚国领导层的视野。没有一个君主会甘心自己的王国堕落,之所以有那么多亡国之君,并非是这些君王天生就喜欢让自己的权力沦陷,只不过他们的才能不济,不能准确地辨认出一位臣子最终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这个国家。

    春秋年间,农事为本。一个国家是否拥有足够的战争潜力和话语权,与这个国家的农业实力密切相关。人类从蛮荒一路走来,苍茫的天地间,正因为有了农业,人类社会才能够逐渐向前发展。虽然每一位国王都十分重视农业,但是落后的科学技术和各种各样不可控制和抵御的天灾地变,都为农业文明的前行蒙上了一层阴影。

    公元前605年,孙叔敖在期思雩娄(今河南省固始县史河湾试验区境内)主持兴修水利,建成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雩娄灌区(期思陂区)。

    期思陂位于固始县史河东岸、泉河西岸的一个狭长地带。史河古称为“决水”,为淮河南岸流程最长、支流最多、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全长263公里,流域面积6880平方公里,源起安徽省金寨县大别山区,流经固始县境入淮河。固始县境内,有自南向北分支的阳泉水(即今泉河),阳泉水往东北流,下游仍入史河。

    决水又北右会阳泉水,水受决水。

    ——《水经注》

    史水北流,经黎集石嘴头、龙潭寺,到固始县城北会灌河(古称曲河),再到三河尖入淮河干流。三河尖以淮河、史河和灌河汇流之要冲而得名。固始县内,雨量丰富,但所降之水都要依靠史河排泄。而史河上游河身狭窄,坡度又陡,每逢山洪暴发,水势凶猛,大水时可使史河口水位抬高数米,顶托淮水,使淮水流速大减,造成淮水倒流,形成洪灾。因此,涝不能排,旱不能灌,令当地的农业饱受其苦。

    孙叔敖清楚地知道,人永远无法选择命运,生于灾地,不进则死。在这个技术与工具落后的时代里,仅靠人力,绝难以抵抗特殊地理环境导致的灾患。年轻的孙叔敖并没有时间去辨析上天给予他的平台是不是公平合理,他需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以解救当地百姓。

    于是静静的月夜中多了一个奔走的身影,林间古木染着银色的光芒,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