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命凝结了怎样的智慧?

    遗命凝结了怎样的智慧? (第2/3页)

屏障,保护着贤者的子嗣绵延万代?而那位为楚国指引着方向的先知,他的遗命里到底隐含着何种智慧与玄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这片荒凉而阴森的山脉,并不是有多么森严的壁垒,已经退出朝堂的孙叔敖氏族,也并没有能够傲视群雄的武力。然而,他们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所依靠的,恰恰是人心与欲望的深渊。

    另一位贤者庄子,曾经提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树木成材,则难免斧钺。”就像道家所描述的那个“足够大的葫芦”一样。因为并没有什么值得利用,所以足够长久。保护着这片荒山野岭的,也许恰恰正是“楚越对于鬼神的厌恶或敬畏”,与毫无价值的生存状态。

    君王固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土地和更广袤的江山,然而若是以有限的力量去不断争夺一片毫无出产、贫瘠荒凉的山脉,显然是并不划算的。在我们的世界中,太多人习惯了以利益来权衡价值,唯有堪破了世间真理的贤者们,才能够超脱出欲望的囚笼,以是非来处世。

    这片土地最重要的价值是给予人类生存下去的空间,而在这里产生的利益与物质,只不过是其根本价值的附属品。而越来越“聪明”的人们,却渐渐地把附属品看得比根本更重要。

    尊严与自由显然可以借由财富和力量来实现,追求更多的财富以及更强大的力量当然足够重要。然而殊不知,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财富与力量的争夺一定是惨烈而疯狂的。并不是大家愿意挥舞着刀剑拼尽力气,挥舞刀剑厮杀,而只是为了争取到原本既定的空间和自由。而在争斗的过程中,空间和自由,成为了追逐力量和财富的筹码和牺牲品,初心早变,又怎能求天长地久。

    这片荒山没有众人所追逐的“财富与价值”,于是轻而易举地避过了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最为致命的屠刀。大家所厌恶的,所鄙视的,何尝不是我们出发时,曾经远远憧憬着的终点?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看穿,也许,众人都不想看穿吧。毕竟,路上的繁华,除了成为走向终点的桎梏之外,还能带来当时的愉悦。

    就像孙叔敖引领着楚国,融入了中原一样,他并没有完全依靠锋利的刀剑和武力,反而凭借着自我变革,悄悄冲破了人心中那层如铅壁垒。而他为后代所留下的,却是由欲望和利益所铸成的,坚实屏障。

    所有的欲望都有其实现的途径,更多的人选择了一条看似捷径,而实际上杀机四伏的蜿蜒小径。而为了不断地前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人们不停地挥舞着刀剑,披荆斩棘,耗尽了力气。同时却不断地劝慰着、麻木着、欺骗着自我:这是为了实现那个宏伟的目标。

    然而走着走着,却离终点越来越远了。人们忘记了自己当初想要达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而这一份看似愚蠢的遗命,却直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