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命凝结了怎样的智慧?

    遗命凝结了怎样的智慧? (第3/3页)

本心,越过了无数险阻,实现了孙叔敖在这乱世中荫蔽后人,绵延氏族的最终目的。

    畏惧鬼神的楚人与崇敬神明的越国,并非没有诞生过足够强势的君主,他们手中的刀剑也并不会永远迟钝。然而君王也并不会完全悖逆民族的传统,费尽力气去征伐一片两国百姓都并不中意的荒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鬼神对于民众来说,其约束力,堪比信仰。

    就这样,一片除了鬼神传说之外毫无出产的荒山,成为了孙叔敖家族在乱世中温馨的避风港。民众对神明鬼怪的好恶与君王对于价值利益的权衡,成为了保证这片土地最终归属的有力支撑。

    乱世中的自由与安全,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东西在那个时代比这两样更加宝贵。人间的财富与辉煌、荣耀与梦想,恰恰成为了前行路上的障碍,也成为了这片荒山之外,最为牢靠的卫戍。

    而且当场拒绝了君王丰厚赏赐的臣子后裔,明显比领取了一片富饶肥美封地的官二代更加令帝王放心。险恶的楚国政坛虽然因孙叔敖的政令和作为,逐渐向着更加平稳的方向改变着,但是自古以来,并不会有一位帝王真真正正地完全信赖一个不足以掌控的臣子。臣子们手中的财富与力量,何尝不是君王寝食难安的鲠刺,也何尝不是那一把始终悬在自己头顶上的催命屠刀?

    君王出于对孙叔敖的信赖和尊敬,分割了土地,下放了权柄,并不是因为孙叔敖的人格魅力和才能让帝王五体投地。只不过高高在上的楚王需要这份才能和魅力,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欲望。重重封赏孙叔敖的子嗣出于情感,却最终一定会终结于利益。

    与其等待着那一柄不知何时会因利益而斩下的屠刀蓄势待发,还不如把利益还给君主。因为君与臣之间,所追求的利益,所奔向的终点,并不一样。与其如此,又何必给后人留下一份如履薄冰的拘谨生活?

    就像他所擅长的水利工程一样,他明白水滴石穿并不是因为力量,而在乎坚持。不断地改变和规划自我,或许在短期内并不如外力来得更有效果,然而,却能够持续不断地向着既定目标一路前行。对待楚国融入天下这个目标如此,对待绵延氏族,保护可贵的自由和尊严,亦如此。

    没有什么智慧比能够确定未来更加玄妙,孙叔敖为官一生无私,与狐丘丈人陈论三利三害稳定政坛,兴修水利、改革吏治引导楚国走向中原,都是在为这片孕育了他的土地谋划未来。直到临死之时,这位贤者终于决定为自己的家族留下一笔财富。于是,堪破人心的楚相,在抛弃了君王丢来的甜美蛋糕的同时,也将帝王随着蛋糕一同甩来的枷锁与责任,一并踢开。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吕氏春秋》

    贤者就这样闭上了眼睛,却依旧眺望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