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怎么会败落至此?

    霸主怎么会败落至此? (第3/3页)

不是一个合格的铁血帝王,在如此危险的局势之下,他没有理智地选择避敌锋芒,拉长敌军战线以图机会。反而重整旗鼓,率领齐军,三次突击联军驻地,试图救回那位忠心的臣子。

    然而仅凭着感情和血气之勇,定然难以抹平双方原本军队战斗力上的差距。占据上风的联军阵营固若金汤,齐军的冲击除了留下了遍地的尸体和鲜血之外,并没有实现自家君王的既定战略目的,连续的损失反而令齐军愈发虚弱了。

    郤克统率联军伐齐报仇,也报了当年出使之时受到的侮辱。晋国之所以选择他作为主将,显然此人并不是一个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热血匹夫。他与齐顷公明面上因出使受辱之事激于义愤,然而双方显然都明白这场战争何尝不是两国政治领域一次延伸交锋。齐国和晋国双方的利益自然在个人恩怨之上。打败了齐军,然后灭亡齐国的代价显然并不是晋国想要承担的。齐顷公虽然战败,但是此时的齐军退无可退,若是面对亡国一战,必将拼死反击。从外交和政治领域进行斡旋,谋求更多的好处,才是符合双方话语权者共同利益的最佳途径。

    于是经过反复的协商和碰撞,晋国撤军,齐国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各自回国,一方清点和分配战争果实,继续增强国力,以便于未来进一步谋取更多的利益;一方则需要舔砥伤口,休养生息,以图东山再起。

    齐顷公兵败回国以后,终于收敛了不符合一国之君的冲动和幼稚。这场以无数子民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惨烈战争让他明白了自己当初的种种作为是多么失败。他的国家在战争的打击下千疮百孔,他的子民在烽烟中艰难挣扎。虽然作为一国之君,他自己并没有付出生命,但是战争已经足够让养尊处优的他狼狈不堪,品味痛苦。

    回想当年,齐桓公与管仲等人统治下的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军旗所指,天下响应,军刀所向,莫敢不从。然而现在,当年霸主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和繁华,早已经随着不断的内忧外患,烟消云散,只剩下了唏嘘和回忆。

    回国之后,齐顷公下令废弃猎苑,减轻赋敛,赈济孤寡,存问病残,输尽积蓄,救济百姓。对外,则与各路诸侯厚礼相待。至此,齐国退出了争霸的惨烈战场,为国内休养生息赢得了宝贵的喘息。

    公元前581年,齐顷公带着悔恨和希望溘然长逝。其子环继位,号齐灵公。

    齐国退出了争霸舞台之后,名臣上大夫晏弱逐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兢兢业业地辅佐着齐灵公,让齐国从战败的伤痛中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公元前567年,齐国发动了对莱国的灭国之战,在国君和晏弱等人的努力之下,击败莱国,为齐国重新积蓄力量、问鼎天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公元前556年,晏弱积劳成疾,撒手人寰,齐国则处在外有晋楚威胁、内有积弊未清的尴尬局面下。

    此时,晏弱之子晏婴,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了他力挽狂澜的恢弘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