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坚决反对孔子?

    为什么坚决反对孔子? (第2/3页)

希望将理想和信念播种开来的旷世贤者,就这样坚决而不可逆地站在了对立面之上。

    并不是孔子的理念完全错误,也不是晏婴喜欢玩弄权谋。他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实际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前进的路上,道不同,不相为谋。晏婴之所以排挤和否认孔子,是因为他明白,在道路的选择和前行过程中,任何可能会引偏这条路的行为,都需要被彻底消灭,一场征程,只应有一面旗帜、一个声音。

    无论前行路上的意见是否正确而神圣,一旦这些因素会干扰和延缓这场征途到达最后的终点,那么就必须要采用光明的或者黑暗的、正义的或者邪恶的,一切可以起到作用的手段,而将之排除。接纳与宽容,兼收与并蓄,只能存在于有利于到达目的本身的基础之上。

    当现在齐国需要光明的时候,那么晏婴就会让手段光明坦荡;当现在齐国需要鲜血的时候,那么晏婴就会让手段冷酷残忍;当齐国需要逞勇斗狠的时候,那么凶狠的狂徒也会得到应有的作用;当齐国需要华美雍容的风度时,玄妙高贵的礼乐,也会响彻齐鲁。

    显然,孔子讨厌权谋,讨厌黑暗,讨厌阴谋。在他看来,让黑暗、权谋和杀戮彻底消失在这片天地间,才应是圣人所为。孔子虽然欣赏晏婴的才华和智慧,但是他唾弃和鄙视那些玩弄言辞和权柄的阴谋手段。殊不知,当每个人都有着足够的修养和自我约束之时,他的理念才具备价值,而在烽烟四起的乱世中,唯有血腥的杀戮和阴诡的权谋,才能平息纷争。

    晏婴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孔子却不可以。然而齐国现在最为需要的,恰恰就是不断地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并且尽量缩短达成目标的时间和路程。所以当晏婴面见齐景公,并劝谏他疏远孔子的时候,这位经历了太多人生坎坷的君王立刻就明白了晏婴和孔子对于国家的不同作用,这位君王显然明白利益至上,也当然分得清楚,哪一方能够在齐国复兴的征途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而且通过晏婴坚决的态度,他也立刻明白了,对于他和齐国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不可能两者共存。

    于是,孔子在这场与晏婴的士人交锋中,一败涂地,不但没能得到齐景公的认可和重用,反而连之后游说鲁国的计划,都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影响。后世对孔子游说齐国而被晏婴否认,进而遭到君王的疏远,也有着尖锐的评价。

    丞相史曰:“晏子有言:‘儒者华于言而寡于实,繁于乐而舒于民,久丧以害生,厚葬以伤业,礼烦而难行,道迂而难遵,称往古而訾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