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书信就能导致君臣反目?

    一封书信就能导致君臣反目? (第2/3页)

大部完成了对姑苏城的包围,范蠡却下令围而不打,消耗城中有生力量。公元前473年,在将近三年的围困之后,吴国部队军心涣散,士气低迷,整个吴国再也无力组织起一支能够力挽狂澜的抵抗力量了。越军趁机大举进攻,逼迫夫差蒙面自尽,彻底摧毁了吴国的行政体系,并将吴国王室赶尽杀绝。年底,吴国灭亡。

    公元前486年,凯旋而归的越王勾践意得志满,甚至许诺与范蠡共治天下。然而,范蠡却做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选择:退隐江湖。抛下了所有的荣耀之后,远遁齐国。并且,给好友文种写了一封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这封书信很快送到了文种手中,然而文种却没有听从好友范蠡的劝告,功成身退,反而继续留在越国,位极人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让文种有些麻痹了。越王勾践的性格受到了范蠡的极大影响,在勾践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范蠡的各种引导,让他非常了解这位君王。

    公元前473年,越军平吴,北渡淮河,与齐、晋徐州会盟,称贡周天子,周元王赐越王以祭祀贡祚,命其为伯,越国声威大震。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一时间,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越国一雪前耻,国内欣欣向荣,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精兵悍卒杀气腾腾,一派霸主气象,大有席卷天下的帝王之姿。当年所忍受的耻辱和压迫,在这一刻,都千百倍地回报了它们的价值。然而,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暗流涌动,范蠡给文种的一封书信,在看似坚固稳定的越国朝堂上,敲击出了一道难以愈合的、君臣猜忌的裂痕。

    不久之后,心中有些忐忑的文种,似乎真的感到出现了什么问题,他有些不敢面对这位昔日共患难过的君王了。隐隐之中,文种有些后悔没有听从老友范蠡的劝告。越王勾践似乎不再是那个谦卑宽厚的明君了,一股含而不发的霸主杀气,让文种感到越来越冷了。

    果然,朝中很快有人进言,称文种心怀不轨。勾践听闻,立刻召见了文种,并赐下宝剑,表彰了一番文种的功绩之后,命他带着这份治国才华,去地下“辅佐”前代越王,去打败前代吴国。文种接过勾践赐下利剑,自杀身死,被葬于越都西山之上,后世称之为“种山”(今绍兴城内卧龙山)。

    吴既灭,范蠡引退,致信种曰:“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文种得范蠡书后称病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