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决定了王朝的兴废?

    法令决定了王朝的兴废? (第2/3页)

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天下诸侯早已经在虎狼秦军的铁蹄之下灰飞烟灭,而过剩到无处宣泄的暴力,很快就被秦王朝向着北方匈奴和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倾泻而去。随后,秦王朝的第一个致命问题出现了:这两场战争的战利品,并不足以满足这支如狼似虎的秦军,荒芜的草原大漠和毒瘴横生的南方丛林,显然并不是什么好封地。

    没能得到期望中奖赏的军队和子民有些躁动了,因为国家总体的财富只有这么多,并不够让所有人都获得满意的封赏。而这一次大家拼命战争所得到的,已经不再是富饶肥美的中华大地了,获得的这片土地上的财富根本就无法满足大家的预期。反而让军士们认为,他们与当年开疆拓土扫平六国时期的秦军并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是将生命丢上了赌桌,也同样获得了惨烈的胜利,而到了开盅的时候,却发现,桌子上的钱,少了许多。

    而秦王朝法令本身所提倡的令行禁止、全民用命,其根基是建立在赏罚分明之上的。现在赏金不够,则不满的人会越来越多。此时,秦国最大的一次决策失误出现了:国家并没有遵守之前的规则,却又不想因旧规则不能适应新局面而进行调整,反而进一步将旧规则的索取和惩罚提升,用以弹压和控制底层军队和子民的情绪。

    修建阿房宫,并不仅仅是秦始皇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只不过他发现已经无法将这支庞大暴力集团过剩的精力宣泄出去之后,没有选择将这份喷涌的力量用于提升生产技术和生产力,进而通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来平息阶级矛盾,反而将这份过剩的力量用于进一步的国家工程之上。这就足以让原本就因没有得到期许封赏的底层阶级,更加愤怒。

    当社会阶级矛盾无法转移的时候,适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工程建设,确实可以疏导这份压力,就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罗斯福在美国社会矛盾即将猛烈爆发之前,选择了树立一个外敌,并开始大规模进行国家级别的工程建设。然后,等待着这个外敌被自己的军队摧毁,而子民无处释放的压力就成为了继续为国建设的动力。

    秦始皇的作为显然与罗斯福之间差了一步:秦王朝没能树立一个让民众认定,击败之后可以获得足够利益或是被击败就会灭亡的外敌。反而,在国家工程建设的劳动量上,足够繁重。

    用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修葺的长城并不是秦王朝最为令民众不满的工程,为了君王而修建的阿房宫和皇陵才是让整个国家体系崩溃的重压。固然长城的修建也引起了一部分民众反弹,但是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保障生存空间安全,还是值得的。而满足帝王需求的繁重工程,则与拥有社会最庞大力量的底层阶级集团利益需求,完全脱节了。

    于是,长城的修建虽然艰难但是依旧还在进行着,而阿房宫和皇陵的修建,则令民怨沸腾。

    此时,秦王朝第二个严重的决策失误出现了: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

    控制思想,让整个国家除了耕田负责后勤者和斩杀敌人的军队之外,不存在其他的思想体系和利益阶级,是秦国能够蜕变成为秦朝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战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战马上绝难以治天下。一个高压的行政司法体系,在管理范围相对狭小的时候,确实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