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功亏一篑?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为什么功亏一篑? (第1/3页)

    屈原的行政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毕竟获得民众支持和选拔贤良本身,结合了儒家处世与法家治国的优点和长处。早期的改革让楚国获得了清除积弊的空间和行政支持,民众的支持也相应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但是,最终屈原的改革依旧以失败告终,其中固然有着以旧贵族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妨碍,也有着外部敌人暗中破坏和施压。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却并不仅仅如此。

    真正成功的体系改革,并不仅仅是改革期间就带给国家以巨大的利益,而是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前进轨道,并引导着国家机器向着更加有力的方向不断发展,即便改革者和领袖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死去,也不会因为缺乏一个优秀的舵手而导致整艘战舰搁浅触礁。完美的改革,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更加利于国家发展、更加适应局势,且具备着能够随着局势的改变自我调节和适应的体系。这其中,并不会因为某一个领导者个人意愿的变化、某一个外部势力的干扰和破坏而产生根本性的动摇。

    而楚国在改革之初,确实因为人才上升的空间和渠道被司法系统打开,而拥聚了一批确实有真才实学的行政人才,而且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系能够在早期激发子民的劳动欲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为国家机器创造财富。但是,这场改革最大的弊端,也就此埋下了伏笔。

    确实,儒家意识形态中的民本主义思想有着促进国家和谐与利于执政者管理的优势,但是儒家所提出的仁义之师,却对整个国家军队体系有着极高的要求。固然儒家思想并不是真的缺乏战斗意志,但是,对于形成战力所需的条件,在那个混乱的局势中,很难配备齐全。

    缺乏一个能够迅速形成强劲军队的执政体系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目前缺乏一个稳定秩序的春秋战国大环境之下,无法通过武力来威慑蠢蠢欲动的各方诸侯,进而在建设和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给本国的子民带来切实的安全感。固然民心所向能够使国家具备极强的凝聚力,但是这个凝聚力转化为实际战斗力的过程,相对漫长。何况,即便敌国的子民也很向往和尊崇这样的仁政,但是在本国的高压统治之下,又有多少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