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功亏一篑?

    为什么功亏一篑? (第3/3页)

王的支持,但是实际上,就像他所提出的美政需要建立在一个足够高标准、甚至有些难以实现的平台之上一样,他最大的依托和支持,来自于一个思想境界并没有达到对应标准的帝王,并且,屈原认为楚王值得托付,然而,最后的结果表明,楚王并不是他要的那个人。

    并不是楚王真的昏聩不堪,到了因几句谗言就能够将重臣贬黜的程度,也不是张仪等说客真的就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仅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让一个国家能够混乱倾覆。所有的说客都奉行着同样的一个定律:许以利益,诱导欺骗。能够让楚王反复中计的说客,能够让楚王一怒之下赶走屈原的佞臣,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给了楚王一个利益的选择,然后,屈原就阴差阳错地在各方势力的调整和判断之中,成为了那个被抛弃的选项。

    当然,旧贵族的阻挠,在楚国整个改革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屈原的执政理念,面对旧贵族阻挠之时,最大的失误就是选择依靠君王自身修养而不是选择依靠司法规则。他具备着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好情操,却忽视了他所并不愿意去触碰和驾驭的司法体系应该在这场变革中具备强大力量。虽然他的政法改革在一定意义上提出了具有宪令雏形的法度秩序,也希望通过这些司法程序和体系来限制迂腐的旧贵族权益,并且在国家层级上打开阶级变动的空间和渠道。但是,他却忽视了一点:楚王本身也没有完全脱离旧贵族利益集团,而自己的法令,却要求一个本身就处于既得利益受损阶级的势力代表来支持。

    屈原的政治失败并不完全归咎于楚国昏暗的政治环境和君主的无能,也不能完全将失败的责任推到复杂的外交局势之上。只不过他的思想和理念,超越了当前国家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国民思想素质,在一个不具备大一统条件的政治环境之下,始终追求完美的大一统形式。守旧贵族和所谓昏聩的君王,以及张仪之流的说客,也只不过是在这座空中楼阁的建造过程中,毫不留情地踹上了一脚而已。

    任何体系的改变都需要强大的力量作为后盾,或武力、或体系,而将君王自身素养提高、国民思想境界上升这种完全无法控制的因素作为倚靠的力量,来进行改革和变法,失败是早已注定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