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乱宫廷的嫪毒害死了他?

    淫乱宫廷的嫪毒害死了他? (第3/3页)

的相国职权,将他迁出咸阳,发往洛阳封地。吕不韦虽然不再有权力,但是至少保住了性命,也得到了一块足够过完后半生的封地。

    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太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就国河南。

    ——《史记》

    但是,让吕不韦最为担忧的一件事情发生了。虽然他被贬往河南,看似已经远离了权力中心,但是当年的名望却在此时产生反面的影响。天下士子得知吕不韦被贬往河南,多上门拜会,声势颇大,看似风光,实际上却蕴含着致命的危险。

    果然,向来多疑,且对权力有着极强掌控欲望的嬴政,得知了天下士子云集河南,一一拜会吕不韦的消息,颇为不满。他知道,就算是吕不韦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在众多士子的舆论之下,自己的统治根基也一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至于将这股舆论汇聚为一股的吕不韦也就成了嬴政的眼中钉。

    当然,直接处死吕不韦并不太容易。于是,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其大意多为指责,并且下令让吕不韦迁往蜀地。

    已经明白秦王心意的吕不韦有些心灰意冷了,他明白秦王再一次逼迫自己迁往蜀地,实际上并不像书信中说得那么简单,因为这封书信,特意问出了“你与秦国皇室有什么血缘关系,敢自称仲父!”这样的话语。显然,这是秦王嬴政对他的暗示。秦帝国即将一统天下,当年所有的污点都必须清洗干净。而他自己,知道的太多了。

    于是,由商入政、由政入道的传奇商人吕不韦,服下毒酒,自杀了。

    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史记》

    其实,最终导致了吕不韦被迫自尽的,并不是因祸乱宫廷最后失败而牵连了吕不韦的嫪毐,而是吕不韦自己已经失去了当初对政治风向的判断和谨慎。而且,想要通过士子舆论来做自身保命符的吕不韦,根本没有想明白,当自己拥有了过多的舆论支持,一旦自身与君王的根本利益发生了冲突,那么越多的支持,就是越锋利的屠刀。

    而且,吕不韦出身商道,凡事习惯了审时度势,起初,这样的性格和做法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他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商人,而是和政治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且成为了全天下最强帝国的头号重臣之时,他没有想明白,自己此时,到底应该如何审时度势?而是依旧按照一个商人的思维模式来处理政治问题。殊不知,商人和政客,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商人的交易可以由价值和利益来做出决断,而政客,却需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到君王的意志,是不是与自己的利益还在同一个方向上。

    逼死了吕不韦的并不是只靠下半身思考的嫪毐,也不是薄情寡义的秦王嬴政,而是他自己。他在一场赌上了一切的买卖中,选择了错误的交易对象。当然,这与吕不韦本身聪慧与否没有什么关系,这只与他的视野和格局紧密相连。从他选择了投资政治,想要博取比商业更高收益的同时,却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模式的那一瞬间起,就已经注定了,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为自己的这次惊天豪赌,背负上时时刻刻都会致命的绝高风险,以及可能会输光一切的悲惨结局。

    当然,即将实现大一统的秦国,本身也不像吕不韦设想的那般,是一个极高的起步平台,这个强大的帝国朝堂,不是吕不韦实现梦想的那个让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繁华市场,而是足以悄无声息地将他埋葬的黑暗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