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六章 (第3/3页)

纵之事了。”

    “噢?”曹举大感意外,“大伴竟然看的如此透彻?”又笑着打趣道:“不曾想大伴也有为相之才啊。”

    陈忠依旧老样子,笑眯眯的,花白的头发和保养不错的脸上挂满了和蔼:“皇爷又打趣老奴了,老奴一个阉人,怎么伺候好皇爷就是老奴这辈子的事儿了。老奴的这些话还是现学的皇爷。”

    “哦豁?学朕的?朕怎么不记得多会儿说过这样的话?”

    “回皇爷,去岁年关的时候您多饮了几杯,当时老奴在旁边伺候,那时候您就说过类似的话,还跟老奴说过,那个时候老奴就知道皇爷为了这大郑江山殚精竭虑,只是天不遂人愿,也有点生不逢时罢了。”

    “你这老货,唉,你让朕说什么是好。”

    陈忠不答话,只是低着头,看不出表情。

    “朕知道,你我君臣相伴几十年了,朕怎么想你知道,你如何想朕又如何不知道。只是啊,这些年没有了天平,各地战乱,倒好似所有的病疾一朝复发。”

    “有时候朕也在想,这样真的好吗?是不是太快了?大郑虽强可这番折腾下来又得多少年才能缓过气来?”

    曹举站起身再次走到舆图面前说道:“大伴你看这江山,幅圆何止万里,从吉幽到蜀州宜州,从云州到岭州,大郑二十一州,每州又有十余郡,每郡又有数县或者十几县。这大好的河山就是舆图上这些密布的郡县组成的。”

    “一张舆图朕这里很轻易的就挂起来了,可是每个县的百姓呢?朕这里看到的一个点放到实际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十几万的家室。”

    “二百年了,大郑强大,可是强大也是腐败最好的土壤,前些日子罗阳郡的事儿,就在郑的眼皮子底下啊,朕心里是真的痛。”

    “大郑已经是外强中干了,或许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朕是真的没有退路了。”

    陈忠静静的听着,随着年岁见长曹举倾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说的也越来越多,即便很多时候只是他说自己听。

    “太子体弱,性格温和,守成尚可,可是现在的大郑需要的是革故鼎新,赵王倒是年底,血气方刚有冲劲儿,可是他太小了,还需要时间,所以很多事儿朕便不得不做,哪怕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也必须得去做,朕如果不做那太子将来继位接手的是怎样一副摊子?他能好好的交到下一任手里吗?”

    “朕从先帝手里接过来的时候天下的隐患已然不少,躲在暗处的虫子已经成了气候,北伐南征是给朕敲响的警钟,朕庆幸自己看清楚了胜利下的不安稳,否则大郑到了太子手里就不是四处烽火那么简单了啊!”

    陈忠拿着一件大氅轻手轻脚的给曹举披上轻声道:“皇爷,天还凉。”

    曹举回过头微微一笑,并未拒绝而是接着说道:“等把靖国赶走,再给朕一年的时间修养,朕就可以收复西北,还需要三年,到时候朕到了九泉之下也可以跟先帝说朕武有灭国之举,文有鼎新之功,也就无愧于先帝,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这天下了。”

    “皇爷何曾愧于过天下,世人不知罢了。”

    曹举摆摆手笑着说道:“给朕上杯茶,老喽。”

    小黄门在示意下匆匆而去。

    曹举坐在椅子上朝着陈忠说道:“大伴,你我几十年了,说到底朕对不起你,朕记得你有一个养子,可惜战死了,连尸骨都未能寻回来。”

    “皇爷千万别这么说,大郑那么多好儿郎,忠义祠里香火鼎盛也不算孤独,能为国尽忠是他的本分也是他的荣幸,老奴是想他,可是老奴也为他骄傲,老奴有一次去了忠义祠也跟别人指着牌位说看那是我儿子,所有人都夸老奴有个好儿子,都是老奴的儿子是英雄,老奴一个不全之人能这样已经很满足了。”

    茶端了进来,冒着热气,钻进鼻子里让曹举精神稍微好了一点,只是茶香并不能掩盖心中的苦楚。

    “上次那个小家伙,如果你不介意等他回朝你就认他当个儿子,朕走了有人发送,你可不能孤身一人,否则朕如何还敢用你?”

    热茶进了肚子带来一股暖流,很是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