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4

    50-54 (第3/3页)

怎么办?”

    刘萍说:“离了算了,和这种人过什么日子。哎,前段时间,刘瑾不是被公安逮去了吗,因为重婚罪?”

    燕萍说:“刘瑾家里的人找人把他放出来了。”

    刘萍说:“他现在还和那个小老婆一起过?”

    燕萍说:“是的。”

    刘萍说:“早离早解脱,和这种人过什么日子。”

    燕萍说:“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拼搏这些年,最后都给了他。”

    何丽说:“刘瑾是什么想法?”

    燕萍说:“他说就这样,维持现状。”

    何丽说:“这是什么话?奥,他两个老婆,大老婆不管,和小老婆过得有滋有味?”何丽瞅着张梅:“三姐,你说是不是?”

    张梅说:“这件事,还得燕萍自己拿注意。”

    燕萍哭了起来。

    刘萍说:“唉!真是没有好办法。”

    何丽说:“燕萍别哭了。走,中午了,咱们吃饭去。”

    燕萍说:“我不吃了,我店里还有事。”

    何丽说:“吃过饭再走,不差这一会。”

    燕萍说:“四姐,我真吃不下,我店里还有事,我先走了。”

    五十四

    批发部撤了。梅雨把办公室里那一套,办公桌、沙发等等物品,还有休息室里的物品,全部搬到另一套别墅里,作为办公室。一天,梅雨正坐在办公室沙发上喝茶,张梅走了进来。

    张梅笑说:“这里成了你的办公室了?”

    梅雨说:“在这里和在家里感觉就是不一样,在这里,就跟上班一样,头脑清醒。”

    张梅笑说:“你在这里,遥控指挥,都成光杆司令了。”

    梅雨笑说:“怎么是光杆司令呢,不是还有你吗?”

    张梅说:“我可不听你指挥,咱们俩可是平起平坐。”

    梅雨说:“河东那边,房产方面有没有消息?”

    张梅说:“消息倒是有一个,小刘打电话给我说,温州炒房团来临河了。”梅雨突然站了起来,说:“消息可靠吗?”

    张梅说:“这消息当然可靠,别人也有这么说的。”

    “太好了,”梅雨说:“温州炒房团来了,河东的房子要大涨了。”

    张梅说:“不至于吧。”

    梅雨说:“温州炒房团可厉害了,他们一买就几座楼,很快房价就炒上去了。这回,咱们算是抄了个底。”

    张梅说:“也不见得,谁知道他们炒不炒,又在哪里炒呢。”

    梅雨说:“他们肯定在河东区炒。咱们临河市的房子,北城新区房价已经涨得很高了,没有炒的价值了,老市里不温不火,炒房空间不大,南庄区,瓷厂多,污染厉害,人们都不愿到哪里去住,也没炒的价值。唯有河东区,靠近梅河,风景宜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那里工厂少,没有污染。而且,河东区的房子比北城新区低多了,仅一河之隔,价格就低这么多。所以,温州炒房团一定会炒河东区的房子。”

    张梅笑说:“你对房产倒是挺有研究。”

    梅雨说:“咱们在河东区房产上,投了近八千万,不注意研究怎么能行。小刘提供的这个消息太重要了,给她发个红包。”

    “好,我给她发个二百元的红包。”

    张梅发完红包,说:“光顾着说这些事了,正事还没说呢。梅龙考高中,明天查分数,他让你明天早晨六点钟叫他,让你开车带着他去查分数,你可别忘了。”

    梅雨说:“忘不了。一中的分数线听说是712分,梅龙一向学习好,应该能考上。”

    张梅说:“光顾着说话了,都七点了,也饿了,咱们吃饭去吧。”

    第二天梅雨带着梅龙,六点钟就开车来到一中老校门口。但是,学生和家长们坐着马扎、板凳都从一中门口排到公园门口了,足有一公里。梅雨找地方停下车,和梅龙也排起了队。父子俩站了一会,梅雨对梅龙说:“你在这排队,我回家拿两个马扎,再买点早餐。”梅龙答应着。有大约一小时,梅雨回来了,带来两杯牛奶和两个汉堡。父子俩就坐在马扎上吃早餐。

    大约十点的时候,父子俩终于排到了查分数的桌前。梅龙报了姓名和学号,分数出来了,711分。梅雨很失望。往回走的时候,梅龙说:“哼,花钱一样上。”梅雨没有说什么,心里不痛快。

    回到家以后,梅龙就进了自己的卧室。张梅问梅雨:“考了多少分?”

    梅雨说:“711分。”

    张梅问:“一中的分数线是多少?”

    梅雨说:“712分。”

    张梅当时就火了,刚要发火,梅雨说:“咱到办公室说。”

    两人来到另一套别墅,张梅问:“你带我到这里干什么?”

    梅雨说:“孩子没考好,心里肯定很难受,你别当着他的面发火。”

    张梅怒了,“你还惯着他,他要什么,你给他买什么。上初二的时候,你瞒着我给他买手机。他整天抱着手机哈哈大笑,他能学习好吗?就差一分呀,他稍微努力下,还拿不到这一分。现在,你还惯着他。进屋我就看见他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以为他考得很好呢。一分,气死我了。”

    梅雨说:“他虽然没说什么,实际上心里也很难受,你就别再火上浇油了。”

    张梅说:“那怎么办,让他上四中?”

    “征求下他的意见吧。其实我觉得,上四中不错,他上四中,属于学习最好的,这对于他而言有学习的积极性。而上一中,属于学习最差的,这样,会打击他的积极性。”

    张梅说:“回去问问他再说吧。从今以后,不能他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

    二人回到家,梅龙正在看电视,张梅说:“梅龙,你爸爸说,让你上四中。”

    梅龙说:“我不去,我不去,我就上一中。”说完,回自己卧室去了。

    张梅说:“看见了吧。”

    梅雨没说话,坐在沙发上。

    张梅说:“要上一中,首先得交给学校壹万零捌佰,还得找熟人送钱。大姐陈洁{张梅的干姊妹}以前拜的干姊妹,他的二姐,王珍,在一中是美术班的主任,只有找他了。”

    梅雨说:“找找试试吧。”

    张梅上二楼给陈洁打电话。

    梅雨在看电视。

    过了大约半小时,张梅下楼来了。她说:“大姐,打电话问王珍,王珍说,她只有两个名额,这事不好办。大姐说:‘管她好办不好办,明天晚上,上张伟那,给她选身丝绸衣服,再送五千元钱,就让她给办。’”

    第二天晚上,梅雨在看电视,张梅和大姐去王珍家去了。九点钟左右的时候,张梅回来了。她坐下,说:“刚去的时候,她光说不好办,后来给她五千元钱和一身丝绸衣服,她说,她尽量给办吧。”

    大约过了一星期,张梅又请陈洁和王珍吃饭,又给王珍送了一身丝绸衣服,又给她五千元钱。张梅回家对梅雨说:“我想着,她不会收这五千元钱,没想到她又收下了。”

    梅雨说:“唉,为了孩子,就花点钱吧。”

    一中当时有三个分校,老市里,是老校;河东区一个分校;北城新区一个分校。北城新区的分校,离梅雨家很近,也就二百来米。本来,梅雨和张梅是让梅龙上北城新区的学校,但是,王珍说,像梅龙这个分数的孩子,就让他上河东分校。河东分校管的严,学校周围没有店铺,在那里能学好。张梅和梅龙被王珍说动了心,要上河东分校。

    梅雨的意见,是上北城新区的学校,为此,梅雨和张梅还吵了一架。最后,张梅说,让梅龙自己拿主意。正好,和梅龙很要好的一个同学,要上河东分校。所以,梅龙说,上河东分校。梅雨还是坚持上北城新区的学校,但是,张梅和梅龙不听,梅雨也没办法。最后,梅龙上了河东分校。

    但是,梅龙在河东分校上了仅仅一个月,就闹着要调到北城新区学校。说宿舍里一个屋有六个学生,太吵了,晚上休息不好;学校食堂也不好,有的菜都酸了,还卖给学生吃,有的学生吃了都拉肚子。

    梅雨心疼孩子,对张梅说:“还是把梅龙调到北城新区学校吧。”张梅也没办法,又找大姐陈洁,陈洁又找王珍,而王珍说,要调学校,还得给教导主任送五千元钱。张梅又给王珍送了五千元钱,这才把梅龙调到北城新区学校。

    张梅懊恼地对梅雨说:“就差这一分,花了三万元钱。”

    梅雨说:“别在乎钱了,都是为了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