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8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77-78 (第1/3页)

    七十七

    凤阳路由于开店的大多数是女人,而逛街的也大多数是女人,所以人称女人街。金鑫布店也早已改成金鑫丝绸。夏天以经营真丝服装为主。

    他们一般早上八点钟开门。但今天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们议论纷纷,曹静死了。那个凄苦的,经常来问她姐要钱的孤独的女人,终于死去了。这件事迅速在凤阳路女人街传播。而和曹睿认识的,比较好的邻居们,便都过来询问、也都安慰曹睿。

    在胡同卖帽子的刘玉玲、宋玉、金鑫丝绸的刘燕、还有东边胡同卖帽子的林嫂,这时便围在小脚丫店门口,一边询问,一边安慰。

    刘玉玲说:“她什么时候走的?”这里的人们,对于死去的人,一般称为老了或走了。

    曹睿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她很长时间没有来了,我打电话问我妈妈,我妈妈说,近段时间也没见她。我就怀疑,她不会出什么事吧?我就和刘磊开车去她家,但她家大门从里边锁着,也进不去。敲门,里面也没有动静。我们急了,刘磊便爬墙进去。屋门的开销也从里边插着,屋门也取不开。刘磊打开窗户,从窗户爬进去,这才知道,她躺在床上死去了。”

    说到这里,曹睿便开始哭泣。林嫂说:“别哭了,人已经走了,这或许就是她的命。”

    曹睿说:“她太年轻了呀,还不到四十岁。生前无人管,死了也无人知道。”

    “唉!”人们也都叹息,有的也留下眼泪。

    刘玉玲说:“唉!她就是一个受苦的命,一生孤零零的。”

    渐渐的,人们就散了。

    刘燕回到店内,张伟和王晓正在议论此事,刘燕说:“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几个人便不再说话,各忙各的。

    张伟的老公沈玉林走了进来。他已知晓曹静死了。曹静之死,对他是个震撼。

    沈玉林患有抑郁症和强迫症,每天都要吃药,晚上失眠,睡觉前还要吃药。

    他走上三楼办公室,坐在办公室里发呆。曹静死了,他想,是因为抑郁症?对于他自己患有抑郁症,他感到这是件丢人的事情。所以,对于他患病,只有张伟知道,其他任何人,连他的父母、兄妹都不知道他患病。

    他患病已经十几年了,吃了十几年的药,病情不但没减轻,而且越来越重。吃药效果不大,他便想其他方法治疗疾病。前几年,在金鑫丝绸店铺的东面,有一家展销气血循环机的店铺。他偶然去做了几次,做完以后,感觉很舒服。那家店铺是免费做的,他们主要是销售气血循环机。因此,他经常去做,每次做完,他感觉都很舒服。

    他做了有两个月,经不住销售员的劝告,终于买了一台,花了两千八百元钱。但这种气血循环机,对于治疗抑郁症,是治标不治本。只是当时做完感觉舒服一些,并不能治疗疾病。但是也有很多老头、老太太买了这种机器。

    气血循环机是上海生产的,于是,沈玉林便想到上海考察这种气血循环机。正好,张伟到上海进服装,他便跟张伟一起去上海。二人考察了几天,终于选定了银雕这种气血循环机。他们花了三万多元进了十几台这种机器。

    然后,在临河市开了一家门店,免费试做气血循环机,经过几个月的试做,终于卖出了七、八台。后来,税务上的人让其交税,沈玉林便关了这家门店。剩下的几台机器,转给了一家门诊所。不但没挣钱,反而赔了很多钱。为这事,张伟埋怨了他好长时间,甚至过了几年,张伟还有时提起这件事。

    张伟说他是两面人,因为,这种病,在外面可能好好的,但一回家,病情就厉害,有时连做饭都不能做。

    他经常买好菜,回到家,却不能做饭,一对儿女有时饿得哭。张伟在店里忙了一天,回到家,看见他没有做饭,却躺在床上。张伟很生气,只有简单做点饭给两个孩子吃,自己也吃一点。

    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便雇了一个钟点工,是王晓给介绍的。每天下午给打扫一下卫生,做一顿饭,每月给她六百元钱。后来,张伟见她干得很好,工资又涨到捌佰元。

    沈玉林最高兴的是,每天中午吃过午饭,到银行去存钱,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候。他一张张点好钱,然后去银行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