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魏国境内

    进入魏国境内 (第3/3页)

方,小心翼翼地啃着手中的烤鱼干,时不时看向云碧的方向。

    一时,船舱里面欢笑声阵阵。

    魏乾琅看见赵思辰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瞬间被搬走,心中畅快,脸上不由自主也跟着露出了笑容。

    ……

    ……

    接下来的行程,顺风顺水。

    众人一路顺利,没有再遇到意外。

    到了第二天,喜哥儿通过一条小水路,熟门熟路地带着大家顺利绕过吴魏两国边境,到达一条魏国境内偷渡用的河堤旁。

    河面不宽,码头不大,却又有不少小船从这里登岸。

    魏乾琅暗暗叹奇。

    这里明明只是一处偏僻的小河滩,在魏国边界,或许是连勘探图上面都没有的一处码头。

    由于各色往来人等和货物搬运,让这处小码头繁荣得如同一个小镇。

    魏乾琅在一旁看着码头工人们来来往往搬运货物,心中不免有些惊奇和感慨。

    魏国国力强盛,加上当今圣上勤政,连边陲小镇都管理得条条有理。

    吴国前些年战乱,这些年虽然战乱减少,但也需要继续整顿国务。

    所以,魏国很是重视吴魏两国边境管理,严格限制吴国的船只、人员进入魏国。

    主要是担心吴国的动荡,会给魏国造成负面影响。

    若是一时不慎,不管是大批难民进入魏国,还是吴国战乱引发魏国动荡,都是魏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魏国对边境巡逻、户籍管理极为严格。

    魏乾琅本来以为已经把魏国管理得一丝不苟,现下一看,吴魏两国边境竟如同筛子一般,偷渡成风,人员随意往来,车马行生意依旧开展得如火如荼。

    再往深处想去,偷渡频繁,不仅不利于边境安稳,并且往来货物不清,每年国家少收了多少税!

    魏乾琅这样想着,忍不住就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赵思辰正好在一旁收拾东西,听见魏乾琅这么说,笑嘻嘻地回道:“那也不是。边境商贸活跃,偶尔让商人运运货物,也没什么不行啦”

    魏乾琅皱眉,以为赵思辰不懂,说道:“要管理好国家,边境管理,税赋收取必不可少。你可知道,国库充盈,官府才能运转,也才有余力安抚民生,兴修水利,修桥搭路……”

    “没让官府不整顿税赋啊,只不过官府把容易收的钱收了也就罢了,不可能面面俱到,官府也没那么多精力不是。

    现在有这乱象,主要也是因为吴魏两国不通商,而民间又有商品流动需求,才会有偷渡乱象。

    如是以后吴魏两国通商通航了,偷渡乱象减少,这些商人们自然要改寻其他谋生的路径……

    话说回来,商人逐利,虽然大家都说商人逐利忘义,但也是有了商人,才有物资流转,才有热闹生活……”

    魏乾琅受的是正统的教育,自小奉承士农工商,以士为尊。

    读书人寒窗苦读,求的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听见赵思辰把商人说得那么重要,魏乾琅吃惊地回望赵思辰,微微张大了嘴巴。

    赵思辰的话,给魏乾琅的认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赵思辰却没察觉魏乾琅的异样,以为不过是闲聊几句。

    她一边说话,一边轻巧快速地打包好了轻便的行李,拎着一个小包裹,对魏乾琅说道:“走吧,下船了。”

    魏乾琅默默地把嘴巴闭了回去。

    这等惊天骇俗的言语,他听着就好,只希望赵思辰不要满天下宣扬她的这套言论,否则怕是会引起众人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