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次掌兵,全是问题

    第十一章 初次掌兵,全是问题 (第2/3页)

    接过高力士手中早已准备好的调令和那枚玉质的鱼符的那一刻,李倓心中难免有些激动。

    唐朝的鱼符和历朝历代的虎符其实是一个性质,不过是由于需要避讳先祖“李虎”的虎字,所以才改为鱼型。

    这小小的一块鱼符,便代表了可以领兵的权利,实打实的兵权啊,虽然只有两千人的禁军,但一个21世纪大学生第一次拿到这玩意,又怎能不激动?

    “兵,朕给你了,马,朕赐你了!

    是跟着去灵武,还是冒险回长安,都随你这个小兔崽子折腾。

    朕只给你留一句话,李家儿郎,可以战死在沙场,可以老死在宫廷,但不能死在奸佞小人的手上,那样,太窝囊!”

    说罢,也不等李倓的反应,李隆基便上了马车,随后只听几个宦官用他们那尖锐的声音高声开口“启,架!”,于是,夜色中,那辆装饰华贵的车架便朝着西方缓缓挪动了起来。

    ……

    许久过后,当皇帝的车架彻底的消失在夜色中,李倓也走进了那两千禁军士卒们安营扎寨的地方。

    这些士卒早已被自己的皇帝爷爷下令留守此地,篝火中,这些年轻的禁军们脸上无一不带着迷茫的目光。

    他们不知道该到哪去,甚至也不知道该干什么,皇帝让他们护送,他们便护送,皇帝让他们留在这里,他们便留在这里……

    虽然天色早已入夜,但此时这处营寨中,却没有人能睡得着觉。

    一些稍显年轻的士兵们围在篝火旁,脸上尽是忧郁的神色,这些士兵大都是长安附近征兆的良家子,他们的家眷,亲人,此时大都还留在长安周遭,所以这一路上,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虽然除掉了皇帝身边的佞臣杨国忠,但这还不足以抵消他们心中的怨气。

    唐朝所谓的良家子,大都是家境不错,家里有几亩良田,不必为了吃喝发愁,又生活在长安周边,文化程度也稍高,有唐以来,一直都是高素质的兵源,比那些贼配军,以及混军饷的人要好多了。

    但正因为这样,这群人才会陷入长久的迷茫中,明明从军是为了保家卫国,但现在却要抛弃家眷,跟着皇帝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任谁都会迷茫吧。

    李倓看着这群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军中士卒,一时间也有些无言。

    显然,眼前这些人,想让他们完全听令于自己,很难,就算他李倓左手拿着鱼符,右手拿着敕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