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家与国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十二章 家与国 (第1/3页)

    今天,是长安城光复的第二天,朱雀大街上仿佛还飘荡着一股浓郁的血腥味。

    昨日的战争一直从凌晨持续到晚上,两万叛军尽数被杀,无一幸存。

    也许是老长安人的血性还没被百年的和平生活磨灭,所以,那天,当那张黑龙旗出现在这座都城的时候,他们不再沉默,不再逃窜,不再忍气吞声,这些生活在这里的老少爷们,皆是拿起武器对准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叛军。

    老张头是从开元年初搬进长安的,那时候,他在街尾开了家猪肉摊,数十年过去了,猪肉摊还是那个猪肉摊,但老张头的头发却早已花白。

    今天的老张头破例的没有早起,而是睡到了大中午,醒来后,走出院子,发现自家小儿子正在院里跪着。

    见到老张头出门,年轻人立刻挺直了腰板。

    “爹,儿子想求您件事!”

    “不准!”

    这两个字,老张头说的无比硬气,态度很是坚决。

    老张头的小儿子显然知道老爹的脾气,被拒绝了后,也没再次开口,而是低着头,显得有些沮丧的走出了家门。

    看着小儿子的背影,老张头微微叹了口气,背在身后的两只手中,捏着一条小小的被汗水浸湿的金块。

    “儿大不中留啊……”

    这条小小的金块,是老张头毕生的积蓄。

    但今天,他决定用这条金块,给自己这位小儿子买一副上好的盔甲。

    若是在平日里,就算再多的金子,想买到盔甲这种东西,没有关系是不可能的。

    但现在,听说那位建宁王正在征兵,也许可以去那里试试。

    摇了摇头,走出大门,回头看了看自己的房子,老张头一下子便想到了很多。

    年轻时的他在长安讨了个媳妇,膝下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成年后便应召从军,去了西北,小儿子则是一直留在身边,眼看着也该成年成家了。

    几十年下来,忙碌了大半辈子的老张头靠着一张猪肉摊养活了一家人,甚者还攒够了给小儿子娶媳妇的银钱,这生活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小儿子也跟隔壁街上一间作坊的掌柜家闺女看对了眼,双方也谈过了婚事,这眼看马上就要成亲了。

    结果,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呢,谁承想,北边出现了个叫安禄山的胡人节度使叛乱,搞的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的,这亲,也就耽搁了下来。

    去年,叛乱刚开始的时候,老张头还信誓旦旦的认为,自家的大唐天子定能不费吹灰之力将那胡人拿捏,但结果却直接让他惊掉了下巴。

    那安禄山先拿洛阳,后取潼关,一路所向披靡,连朝廷组建的二十万大军,居然都抵挡不住那胡虏麾下的铁骑。

    着实让老张头这个“老长安人”心中慌得一批。

    潼关城破的那天,他的猪肉摊几乎没什么生意,由于老张头的摊子在城门附近,所以,那一天,他看到了很多往日里连家门都不怎么出的达官显贵们成群结队的出城,走的很匆忙,也很急切。

    老张头知道,那些“大人物”是逃难去了。

    但老张头没走,他在长安城生活了十几年,住的都有感情了,再者说,自己的家业也都置办在这里,走了,又能去哪呢?

    并且,若是那叛军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