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君臣交心

    第十八章 君臣交心 (第2/3页)

和微臣一样感念陛下的恩德!陛下怎可妄自菲薄,他日陛下见到太祖太宗皇帝,大可说一句不负祖宗所托!”

    史浩说这话并非纯然拍马屁,他自身出身寒微,是由寡母抚养长大,考取功名后也是从底层官员做起,看人看事都更加实际。

    赵构生母微贱,又不得徽宗皇帝宠爱,史浩听人传闻,赵构出生后,如果不是礼部提醒,徽宗甚至常常忘记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

    作为一个被边缘化的皇子,赵构从来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更从来没有梦想过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他不过是被时势推着坐上了那个九五之尊的位子,一坐上去面对的就是父兄两代皇帝给他留下的巨大的烂摊子。

    情势危急,人心复杂难测,一个毫无根基的皇子骤登皇位,能将局势维持到如今这副模样实属不易。

    史浩比朝中大多数朝臣都更早意识到当今皇帝并不昏聩,才智甚至比普通人强上许多,但是复国大业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目光坚定,心性坚韧之辈绝难做到,因此他是倾向于同金国和平相处的,这跟有没有骨气无关,而是出于现实的考虑。

    赵构很少遇到像史浩这样清醒又明白地支持他与金国“和谈”的臣子,竟大起知音之感,君臣二人走出殿外,在石阶上随意坐下,谈起了朝政、立储、宋朝今后的发展,越谈越投机。

    赵构叹道:“有卿在朝中,朕安心多了。他日普安郡王为储君,卿当为王府教授!”

    史浩做了那么多工作,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帝师”,没想到今日一番肺腑之言,皇帝竟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他赶紧起身正容拜谢道:“浩定不负陛下所托!”

    赵构受了史浩的礼,然后拉着他的袖子示意史浩仍在台阶上坐下,君臣二人又亲热地说了一阵话。

    晚膳时间已过,内侍省押班,也是赵构贴身伺候的大太监王沐恩见皇帝和史浩谈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