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身在朝堂中,你我皆银币

    第十四章 身在朝堂中,你我皆银币 (第2/3页)

    外加这次旱灾逼迫,有不少灾民走投无路会选择上山为匪,更是充实了匪患的力量。

    而林言宸甚至怀疑,这三梁山土匪能猖獗到现在,背后必定有官方大佬罩着,极有可能就是赵瑞这老阉贼。

    如此若是要追回银两,起码得要八万兵马才能有信心攻破匪寨。

    而临州边境驻军也只有二十万,肯定不能抽出八万用来剿匪。

    所以王怀民的决定没有任何问题。

    “那这三梁山匪患该如何解决,100万两白银总不能就此放弃吧?”林言宸追问。

    “自然是不能,朕对此思索良久,最终唯有从紧挨临州的阳州调集兵力,一日内便能攻打三梁山。”

    还不等林言宸再开口,长孙奕继续解释道。

    “其中难处便是朕要说的第二点,有调动兵马之权的阳州刺史李铭前阵子因风寒不治离世了,暂代刺史之位的苏有才乃是赵瑞的人。”

    林言宸听到这儿,又疑惑了。

    “陛下,既如此我们为何不尽快想办法谋这刺史之位,反而要大肆举办诗会?”

    他从头到尾都不理解,这长孙奕这么急切举办诗会有何卵用?

    难不成念两首诗就能天降大雨?

    还是如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般,上层贵族根本就不在意下层死活。

    “非也。”长孙奕顿了顿继续说道,“此次诗会正是朕的一步险棋,如若不成,最后便只能以拨出一部分边境粮草暂赈百姓。”

    “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林言宸还是不懂,就很诚实的接着问。

    长孙奕也不生气,边走边聊了一路,到养心殿挥退众下人,示意林言宸和怀玉坐下。

    “朕说了,此次诗会不同以往,郑、靖两国才人也会到此,所以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诗会那么简单,而是朕与那两位之间的一次互相试探!”

    说到这里,长孙奕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极具气势。

    “中秋诗会的彩头除却往年那些外,还可对朕提一个要求,只要合理朕便都能满足,那些大臣也无话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