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慢了不行啊
174慢了不行啊 (第2/3页)
挨揍,郝刚收拾了一下就凑上前去。
叶金笑笑:“今天就让你知道什么叫生姜还是老的辣。”
郝刚也笑笑:“今天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初生牛犊不怕虎。”
张恩树往后面躲了躲,咱是文人,不和你这些粗鄙武夫混在一起。33
李光华有点担心看着两人,张恩树笑着对李光华说:“李局长,不要担心,他们都有分寸的。”
说话间,两人已经打做了一团。
天气太热了,亏得这两人有闲心在大太阳下跳来蹦去,当郝刚被叶金扔出去的时候,两人都已是大汗淋漓了。
叶金擦擦汗:“有进步!”
郝刚一边揉着胳膊,一边朝李光华诉苦:“干妈,干爸他不讲究。”
郝刚不是沈大侠,一力降十会在叶金身上体现得很明显,郝刚吃亏了。
李光华拉过郝刚的胳膊看了看,朝叶金甩了个白眼,这爷俩打架也太狠了。
山风送爽,日斜西天,下山路上,张恩树自然和郝刚走在一起,叶金和李光华两人甜甜蜜蜜地跟在后边。
“郝刚,如果,我是说如果,我要是调离海川,你觉得我去哪里合适?”
张恩树看来一直在考虑叶金刚才说的可能性,没有上进心的干部一定不会是好干部。
郝刚想了想:“武城。”
郝刚认真给张恩树分析:“海川的发展模式有一定的机遇和巧合在里面,换个地方不一定行得通。你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脱离海川的发展模式。”
“行不通?为什么?”
张恩树很不理解,如果要走,肯定是上级要把海川的发展经验向其他地方推广,如果海川模式不能推广,那走了还有什么意义。
“其他地方没有第二个士林集团,现在海川的发展几乎都是建立在士林集团的基础上。没有士林集团的大力支持,海川近乎一半的产业都还在破产的边缘上徘徊。”
张恩树点点头,确实是这样,不管是正风光的酒厂、橡胶厂、鞋厂,还是即将兴起的拖拉机厂、饲料厂都和士林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本身就是士林集团的一部分。
离开了士林集团,海川的工业和养殖业几乎要塌掉了一半。
像士林集团这样能帮助地方经济发展并且和地方关联如此深的企业,换个地方真的不可能再出现一个。
“你的意思是说海川的经验没法推广,那我们这些人走出去还有什么意义?”
“你们要推广的经验不是发展模式而是发展的思维,所有地区都采用一模一样的发展模式对于地区并不是好事,找到区域优势个性化发展才是真正的经验。”
郝刚耐心地解释,这些东西很浅显,但不经过点拨,有人一辈子都悟不透的。
“为什么我要去武城?武城怎么发展?开发区真的不行吗?”张恩树打蛇随棍上,一连三问,薅起了郝刚的羊毛。
郝刚组织了一下语言,张恩树的三个问题他需要倒着解释。
“每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适应地方的特色,一窝蜂地照搬开发区模式会出问题的。”
郝刚很感慨地说着。
开发区是发展经济的一个很顺手的法宝,可真的每一个地方都适合建设开发区吗?
看看很多地方圈起来抛荒的土地,看看高大壮美却黑灯瞎火的厂房,答案就出来了。
武城不是个发展工业的好地方,实打实地说,海川也不是发展工业的好地方,但郝刚就是在海川起家的,他不发展海川也没地方去。
海川勉强还可以发展一下工业,大不了郝刚将来动动脑子把机场、高速公路、高铁这些玩意都给弄到海川来。
原来郝刚还不敢想,京城一行,郝刚胆子大了起来,甚至开始琢磨起在东面弄个海港的事了。
武城的特点是地道的传统文化、独特的尚武民风和水秀山青的自然风景,所以武城的发展要靠打旅游这张牌。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在这个时代运作起来更容易,毕竟很多老古董还都存在,以后照着照片再怎么修旧如旧也不如本来就是旧的有味道。
“武城适合搞旅游。”郝刚给出了武城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张恩树有点不明白,旅游能挣几个钱?几分钱的门票,几块钱的旅馆,都不挣钱啊。
再说了,大部分人才刚解决温饱,谁有闲钱跑出去瞎看,有那功夫,买点肉回家炖着吃不好吗?
看着张恩树一心不服气但又没有底气反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