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第1章 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

    序章/第1章 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 (第2/3页)

  除此之外,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他的雇主谷歌。

    时年六十五岁的辛顿在去年将该竞赛的千分类Top-5准确率从75左右直接提升到单模型85。这对当时的谷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撼。

    虽然没有正式参赛,但一向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非常自信的谷歌,私下里在竞赛的数据上做了一些验证。结果却发现,拥有丰富大数据处理经验,并具备海量计算资源的自己,被辛顿三人组这样一个学界的小团队给狠狠地爆出了十条街。

    技术是核心生产力。

    敏锐地谷歌很快意识到深度神经网络的潜力,但同时的,还有其他知名公司和机构。辛顿团队的电话和邮箱很快被挤爆,

    谷歌派出了工程主管阿兰(Alan),甚至名震硅谷的杰夫(Jeff Dean)亲自前往加拿大拜访,以求辛顿团队加入谷歌。

    杰夫其人加入谷歌甚早,也是早期谷歌三位大牛之一,由于其实在太牛,坊间流传有不少他的笑话,人称姐夫笑话。

    大抵都是些,“光曾经时速只有120km/h,后来杰夫花了一个周末对物理学进行了小小的优化”

    又或者,“杰夫编程的时候只使用0和1两个按钮”

    “编译器从来不给Jeff警告,是Jeff警告编译器”

    之类的冷笑话。

    他在2011年创立谷歌大脑,誓要奠定谷歌AI世界领先的地位。并且在12年,就已经能够做到识别自己旗下Youtube视频内的一些内容,以及大大增强了语音识别的准确度。

    杰夫坚信,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背后的价值,而他会给辛顿一个他无法拒绝的价格”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竞标的价格超过2000w美金之后,辛顿三人就已经开始失去数字上的概念了。这种感觉非常不真实,虚无而缥缈。

    直到谷歌和白度的相互竞价来到4400w美金之后,辛顿中止了继续竞价的流程,选择加入谷歌。

    而实际上杰夫的愿意付出的金额还远远不止于此。

    时隔一年,杰夫和辛顿再一次站在了谈判桌前,只是这一次,他们两个属于同一方阵营。

    他们的想法也如出一辙,“谷歌必须要得到他,我们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

    只不过等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