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鬼见愁

    第七章 鬼见愁 (第2/3页)

    别说徽宗皇帝,就是当时的宰执重臣又有几个重视过范曾整理出来的情报?他们嗤笑他,也嗤笑金国,认为金国皇帝想要吞并大宋是自不量力,“蚍蜉撼树,蚂蚁吞象”。

    等到金军的铁浮屠踏碎了大宋君臣的美梦,徽宗只能匆匆将一副烂摊子甩给自己的儿子钦宗赵桓,最终酿成了“靖康之变”,在史书上给赵宋皇室添上了最为屈辱的一笔。

    “靖康之变”中,自徽钦两位皇帝以下,在京的皇后、妃嫔、皇子、公主几乎被一网打尽,只走脱了一个原本要去金国做质子的皇九子赵构,他是徽宗皇帝最小的儿子,也是最不受宠的一个。皆因他生母身份卑微,与徽宗也只有一夜情缘,侥幸怀上了龙子,才在皇宫中勉强立足。

    若非如此赵构也不会摊上去敌国做质子这种屈辱又有性命之忧的送死差事,谁知世事难料,他却因此逃过一劫,登上了他做梦也梦不到的皇帝之位。

    当时在汴京与帝后们一同被掳掠北上的宫人也不在少数,可这难不倒身为大宋情报头子的范曾,他不仅自家逃出生天,还将密谍司几乎完好地带了出来,也为后来登上皇位却毫无根基的赵构迅速掌握局势立下汗马功劳。

    之后,赵构在汪伯彦和黄潜善的蛊惑下一路南逃,之所以每每在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跳出金人的包围,范曾和他的密谍司功不可没。

    建炎三年,赵构的逃跑策略终于引发了士卒和百姓的不满,尤其是渡江时,赵构宠信的内侍省押班康履勾结投靠他的王渊,抽调战船私运珠宝,大批的百姓和数万士兵因为无船渡江,落入金军的包围圈,十死无生。

    百姓怨声载道,士卒物伤其类,愤懑难平。

    赵构对此毫无所觉,稍微安定之后,竟在康履和蓝圭、曾泽等一帮内侍的鼓吹下,对王渊大肆封赏,升其为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这几乎是大宋武官的顶峰,比仁宗朝的“人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