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万人血书

    第十七章 万人血书 (第2/3页)

称赞过的三脆羹和羊舌签,另外还多了千层酥和云片糕。

    “这小吴大人还真是有心了,官家见了必定喜欢!”

    王沐恩连声称赞,引得小内监四喜伸头来看,见是几样吃食,忍不住说道:“爷爷也太偏心小吴大人了,不过是几样吃食,您就赞不绝口,这些民间的点心再精致还能好过咱们宫里的?”

    “你懂什么?宫里自然不缺少吃食,难得的是小吴大人这份心意。今日不同以往,他有多着急进宫你莫非半点不知?可就算如此他依然没有忘记给官家带吃食,还顺带让咱家也沾光,就是这份心意才难得!这也是小吴大人做人做事讲究的地方,你可多学着点!”

    四喜似懂非懂:“爷爷,咱们要立刻呈上去吗?”

    “糊涂东西!”王沐恩忍不住低声骂道,“官家正和宰执们议论国事,这个时候呈上去不是讨骂吗?得等人都走了,再让官家高兴高兴。这段时日官家也真是苦,朝廷内外风波不断,那帮大头巾还只会说官家的不是,咱家听着都替官家难过!”

    今日早朝,一封六百里加急从鄂州飞到皇帝的案头。

    鄂州军多为岳飞旧部,统领鄂州军的都统制李道曾是岳飞的选锋军统制,虽然他和已经战死的兄长李旺都是半路投到岳飞麾下,不算岳飞的嫡系,但其身上也带有“岳家军”的标签。

    当年岳飞被投入大狱,十万岳家军将士并未轻举妄动,皆因他们相信岳帅的忠义,相信朝廷必会洗清泼向岳帅的污水,还他清白和公道!

    其后,岳飞和长子岳云、大将张宪,在除夕夜被冤杀,十万岳家军将士隐有躁动,是岳夫人李娃深明大义,请将士们以家国大义为重。

    “如今金国虎视眈眈,尔等若是妄动,不仅国家有倾覆之危,家乡父老不存,更坐实了岳帅叛国之名,岳帅九泉之下也必不安心!”

    “岳帅与云儿、宪儿之死,我的痛苦丝毫不会比尔等少上半分,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岳帅生前忠君爱民,以收复河山,救民水火为使命,多少次拼死蹈危,陷入死地而志向无改!诸君忍心在岳帅死后让他清名染污,志向蒙羞吗?”

    岳夫人一身缟素,一手牵着一个孩子,面色冷肃。面对丈夫和长子、女婿被皇帝和宰相秦桧冤杀,她没有像一般女子那样只会软弱哭泣,在躁动不安的军队和义愤填膺的将领面前,她大义凛然,沉着冷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安抚住了军士。

    正是岳夫人的临危不乱替远在江州老家的三子岳震和幺子岳霭(后被孝宗赵眘赐名岳霆)争取到了逃跑时间,岳震和岳霆在家下人的帮助下秘密潜过长江,以岳家军驻地鄂州为姓,隐居黄梅大河镇。岳飞次子岳雷流放云南,岳夫人带着女儿岳银瓶和四子岳霖流放岭南。

    在岭南,李娃和儿女经常受到刁难,甚至连朝廷供应给他们活命的米粮也经常遭到克扣,对此,李娃并不怨天尤人,她带着儿女垦荒种地,日子虽然清苦一家人的精气神却并未颓唐。

    十八年的时光眨眼就过去了,沉寂了十八年的岳飞旧部突然联名上书为故帅申冤,请求朝廷洗清岳飞身上的污名,为他恢复名誉。

    “岳帅二十余年间为朝廷出生入死,数次身陷死地而忠心无改;每战奋勇在前,身上披创重重几无好肉,其忠义天日可鉴……奸人已死,而忠臣依然不白,陛下明见万里,洞烛幽微,当不使忠臣蒙冤,宵小快意。恳请陛下为岳帅洗清冤屈,恢复名誉。

    鄂州将士泣首百拜”

    赵构看着申诉状上密密麻麻的手印只觉刺目,手印都是鄂州军将士咬破食指用鲜血按下,时日一久就成了深浅不一的褐色,斑斑血迹好似在控诉赵构对岳飞犯下的暴行!

    “都说金国要打过来了,朕杀岳飞就是失去国之干城!你们谁能说说,金国的军队在哪里?金国皇帝何时说过要举兵灭了我大宋?啊?谁来告诉朕?”

    赵构听不得质疑的声音,他始终觉得当初与金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