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故人来访

    第二十章 故人来访 (第2/3页)

到挫折百折不挠的勇气!国战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兵源、粮草、武器等等都得像金国皇帝那样一点一点攒,没有坚定向着目标推进的决心只会左右摇摆,像风中的游丝一般游移不定!”

    看到张焘若有所思,虞允文说道:“明君可遇而不可求,咱们该做的事情还得做,无非就是题目更难一些,答题之前的思考更久一点。”

    张焘无论是资历还是朝中的声望都远远高过虞允文,但今日听他的一番话竟有豁然开朗之感。

    他上前挽住虞允文的手臂,亲热地唤着对方的表字:“彬父这番话好叫人惭愧,是我着相了!朝中有彬父这样的人在我大宋就还有希望!”

    见张焘心意回转,虞允文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虞允文与张焘都是主战派,与右相陈康伯是同一条战线的。

    主战派被皇帝和秦桧联手打压了十几年,在朝堂上毫无话语权。如今秦桧已死,继任的宰相汤思退性格温吞,无法将朝堂整治成铁板一块,这才给了主战派喘息之机。可对方有皇帝加持,天生就压了主战派一头。

    张焘资望甚重,在金国有“南朝不拜诏”的直名,是主战派的领军人物。偏生此老性情如火,老而弥辣,经常呛得皇帝下不来台,自己也几次闹着要辞官。如果张焘真的辞官而走,主战派定会处于劣势,彻底失去对朝堂的主导权,这是主和派乐见其成,而主战派承受不起的损失。

    两人把臂而行,相互剖析着朝局和时局,竟越说越是投机。

    张焘笑谓虞允文道:“今日与彬父一番谈论,方知吾道不孤。我本已衰朽,说不得还得努力撑上一撑,期望陈相与彬父能力挽狂澜,扭转局势!”

    临分别时,虞允文向张焘郑重拜托:“允文推测,金国最早也要明年春天才会出战,最迟会延至秋季。满打满算我们也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备战。允文此去金国必定会全力弄清金国的战备情况,朝中事务多艰,还请子公兄多多襄助陈相,早一天进行备战,我大宋就多一分胜算!”

    张焘回到府中已近掌灯时分了,其子张埏已在府门口张望了几回,见父亲的轿子过来,赶紧跑过去将父亲扶下来。

    “大人还未用饭吧?饭菜都在笼屉里温着,儿子这就叫人端上来!”

    张焘有两个儿子,次子张元在老家一边务农一边读书,长子张埏跟在张焘身边帮他处理杂务,两个儿子均未出仕。皇帝曾有意给张埏一个恩荫官,被张焘拒绝了,他向皇帝表示自己曾经上书反对恩荫,如今自己的儿子却要受朝廷恩荫之赏,“出尔反尔,恐致讥议。”

    见张焘坚辞,皇帝只能收回成命。

    对于父亲的决定张埏并无不满,这些年他跟在父亲身边,见惯了朝堂的起起落落,早绝了出仕做官的意思。

    张焘心中高兴,连吃了两小碗米饭,唬得张埏又是高兴又是担心:“大人慢些吃!今日胃口倒比往常强健,是遇到高兴的事了?”

    张焘今年已六十八岁,他二十六岁那年成为探花郎,至今已经四十二年,都说“少壮工夫老始成”,可那是四十二年啊,一个人精力最为旺盛,最该建功立业的年纪,却因仕途上几番起落,一事无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