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天上张公子

    第三十章 天上张公子 (第2/3页)

他十六岁考取秀才,十八岁到建康跟随蔡清宇学习,二十二岁以第一名的成绩中举,二十三岁张孝祥来到临安,虽然明知道这一科有秦桧的孙子秦埙,张孝祥依然自信满满。

    他每日与文友酬唱往来,此时的临安城在他眼中是“十里轻红自笑,两山浓翠相呼。”(注1)是“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注2)

    殿试,张孝祥被皇帝亲自擢耀为头名状元,稳稳压了秦埙一头,那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临安花”。

    琼林宴后,张孝祥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临安城给张孝祥展示了光明的未来。时人王十朋形容这个时期的张孝祥是“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高名一枝桂,遗爱六州棠。”

    可惜,那年的琼林宴上张状元遇见了普安郡王。

    张孝祥年二十三,普安郡王赵瑗二十七。

    或许是年龄相近,或许是志同道合,张孝祥与普安郡王赵瑗一见如故,明面上张孝祥是大宋的状元、朝廷的新贵、汤思退的门生,私底下他却是普安郡王的挚友,坚定的主战派。

    于是,绍兴二十四年的春天,年轻的状元郎向皇帝上书,请求给岳飞洗刷冤屈,追复原官。

    这是年轻正气的状元郎向只手遮天的秦宰相宣战,更是欲登王位的幼虎向老王的一次挑战和试探。

    毫无悬念,状元郎被打落尘埃,幼虎被迫收起爪牙,半百的君王散发出独属于他的威严!

    谢大成只提了一个名字,顷刻间,张焘已经想明白了所有的关窍。他沉思了一会儿,望着书房的黑暗处,漫声道:“你们这样做就不考虑以后吗?”

    谢大成愣了一下,好在他毕竟做情报头子多年,立刻明白了张焘的意思。

    “状元公说‘为大义不惜身、不惜名’,状元公大义,小人却只为自己那一点点私心和忠义愿意追随状元公翼尾,只要能为岳帅父子洗刷冤屈,只要倾覆大宋社稷,说不得小人只能倾尽所有!十万岳家军将士与小人同理同心,为达此愿,不惜代价!”

    听到谢大成赌咒发誓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