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大漠奇缘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四十章 大漠奇缘 (第1/3页)

    汗王挥了挥手,示意巴音青不要再争论下去。他镇定地对李剑缓缓说道:

    “李首领!我素仰‘黄河自卫总团’董大元帅的威名。刚直不阿、扶正祛邪、护佑一方,从不滥杀无辜。今天的事,我想可以探讨一下,也想请教你几个问题。”

    李剑见汗王亲自开口,口气也松了下来,拱手说道:“我也闻听渥巴锡汗,百年前率部东归的故事,让人十分敬仰!……既然汗王有话要说,请赐教!”

    汗王叹了口气,说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一味积怨累仇,必定作茧自缚,引火烧身!‘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大道理我不想多讲了……七年前,为了倾销鸦片,英、法联军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甚至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列强兵舰横行沿海,各省生灵涂炭的事,想必你比我更清楚?……”

    李剑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我知道!”

    汗王问道:“不过,我现在,想问问李首领,是否了解咱们大清国的新疆,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李剑思忖了一下,说道:“听说浩罕人和英国人,占了半个新疆?”

    汗王再问道:“对!浩罕侵略军和英国雇佣军的铁蹄,已经踏平了半个新疆……新疆有蒙古人、维吾尔人、汉人、哈萨克人,有十三个民族。他们是不是大中华的子孙?是不是咱们的同胞?”

    “这当然是!”李剑坚定地回答道。

    “浩罕人、英国人占了半个新疆。这话听起来很稀松平常,好像是远在天边的事。新疆虽然地域广阔,可南疆大一点的军镇也就十几个,已经被浩罕人、英国人全部攻破。他们每占领一座城镇,都毫无例外地,将不屈服于他们的数万当地无辜百姓,屠杀殆尽!光扔到每条河里的尸首,就阻塞了所有的河道,到现在河水都是血色的;被曝尸荒野的国人更是无法计数!成千上万的同胞,就这样被弹丸小国的侵略者和英国帮凶所残杀!……咱们这些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是不是应该去新疆走一走,看一看那些凶残的暴徒是如何对待手无寸铁的无辜同胞的?”

    “这都是因为朝廷腐败无能,没本事守护国土!……”

    “这不全对!……之所以小小的浩罕国,胆敢入侵我泱泱大中华,他看准的就是我们的官民之间、同胞之间相互攻杀,国力虚耗、国防空虚的时机。你应该想一想,这是不是真正的‘祸起萧墙’啊?……如果全国官民一致、兄弟同心,浩罕人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我说得对吗?”

    李剑一时无语,只是不经意地点了点头。

    “再者,浩罕人胆大包天,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英帝国这样的国家里的一些邪恶政客、战争狂人,在怂恿它、支持它,甚至在操纵他。这些政客裹挟、操纵着整个国家和军队,使整个国家成为了疯狂扩张的战争机器,意图殖民全球、征服全世界。

    “英国人在支持浩罕人占领新疆、分裂新疆、屠杀新疆民众,目的之一,就是先把新疆,建成他们印度殖民地的缓冲保护地带;下一步,就是取而代之、笑纳囊中!这与英法列强戕害沿海兵民、火烧圆明园的恶行如出一辙。嘴脸丑恶,其心可诛!而其祸害天下的遗毒,则是中国社会动荡的‘万恶之源’……

    “我没有资格评价朝廷衙门腐败无能;也无法解释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民军队伍是否正当。但是,在真正国难当头的时候,在民族大义面前,保家护国、共御外侮,应该是每个有良知、有血性的中国人的共识……可七年前,英法联军攻破天津、进逼北京的时候,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官民还在江苏、安徽的十几座城镇相互攻杀,损失兵勇三十万!

    “如果不是这样的内乱,牵制了国家的百万军力;凭洋人区区不到两万人的军队,即便装备再精良,能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吗?……英国人全力支持浩罕人,在新疆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目的就是在于,一步步肢解、最终毁灭整个大中华!谋取他们邪恶的‘国家利益’……

    “现在受难的是新疆,一旦新疆这个西北大国门洞开,下一个遭殃的就是甘肃、陕西、中原,甚至京城都可能再次不保。你们想象过这样的后果吗?”

    李剑疑惑地望着汗王,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英国人为倾销鸦片,强卖毒品牟取暴利,两次打进国门;其实和现在的情形大同小异。不都是因为咱们中国国力不济、兄弟不和吗?……虽然表面看起来,你们是行侠仗义,为兄弟们报仇雪恨;可是想没想过,你们每杀死一个国人,我们的国家就失去了一分还手的力量!……最想看到这种状况的,当然是残暴邪恶的浩罕人、英国人。这是不是真正‘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是不是真正的自毁长城?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应该明白这一点……如果到今后,国没了,还有家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难道还有人想做亡国奴吗?……”

    李剑听着有些急了,把胸脯拍得“啪啪!”响,高声喊道:“我李剑誓死不做亡国奴!”

    “我能看得出来,你李剑绝不是贪生怕死、卑躬屈膝的那种人。这样的大道理,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