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救孤女,父亲祖母尽丧生

    二、救孤女,父亲祖母尽丧生 (第3/3页)

亲要出殡了,却没有棺材——他这么年轻怎么会想到死、预先打好棺材?家里一时又打不起,只好占用奶奶的棺材。奶奶哭着说:“这棺材是打给我睡的,没曾想我还没睡,儿子倒先睡去了。老天爷啊!你快叫他醒过来吧,带着老婆孩子好好过日子;叫我这无用的人替他死吧!”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黄泉路上无老少,无论谁死了也不能复生。

    父亲要下葬了,却找不到抬棺的人——大家都饿得走不动路,怎么抬得动如此笨重的棺材?奶奶只是哭,毫无办法。母亲着急了,从村里找了辆板车,到牛屋里牵了头牛来,哭着跪着央求邻居帮忙把棺材弄上板车,让牛拉着去了坟地;然后和奶奶一起几经周折把棺材从车上推下来,推进墓穴,就地挖了些土盖住棺材,堆起一个小小的坟头,把父亲草草埋葬了。堆好坟,母亲和奶奶跪坐在坟前拼命地哭啊,喊啊,直到哭喊不出声音瘫倒在坟前。可是无论她们怎么哭喊,拼死拼活,父亲再也听不见、回不来了。

    那年,母亲才二十一岁,正当青春妙龄。许多人劝她:你守着这一老一小今后怎么过?老的越来越老,小的是女孩,终是人家人,你将来依靠谁?母亲含着眼泪说:“为了喂活这孩子,她爸把命都赔上了,我怎么能丢下她不管呢?再说,把孩子丢给她奶奶,孩子养不活,再搭上一条老命,我不是造孽吗?到阴间,她爸也不能饶过我。”母亲坚决留下来,拼命干活,养活一老一小。

    但接下来许多年农民仍然吃不饱,母亲和奶奶你省一口我省一口共同养活了我。我终于会走路了,能叫“妈妈、奶奶”了。婆媳俩脸上都有了些笑容。平时,母亲下田干活,奶奶在家带着我做家务,一家三口艰难度日。

    可是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差,一冬一春咳喘不止,终因年老体衰、丧子之痛和营养不足,在我三岁那年也去世了,终年五十六岁。老人中年丧夫,老来丧子,命也真够苦的!儿子死后,她陪伴年轻的寡妇儿媳又艰难地活了三年,安抚儿媳,养活孙女。临死她抓着儿媳的手喘息着说:“把秀云(我的名字)拉扯大,她是你唯一的依靠啊!”说完直直地看着母亲却不能说话了。母亲认真地点了点头,算是对婆婆临终的承诺,这样奶奶才闭上眼睛。

    奶奶去世却没有棺材——她的棺材被父亲睡去了。怎么办?像当下许多穷苦人一样死了用芦席卷?母亲不忍心,因为婆婆实在是个好人,又是个苦命人,对她和女儿都尽到了心意,她同情她,敬佩她,觉得一定要对得起她。母亲一个人忍痛拼命挖掉房前屋后的三棵大树,请木匠打了一口更好的棺材把奶奶入殓了。可是再请不起人抬棺材,这回倒不是因为人们瘦弱得不行,而是招待不起人家吃饭。她知道母女俩今年就全靠土瓮里的这点粮食度命,花费掉这一年就无法生活。请不起人还只有苦自己。于是母亲也学埋葬父亲的办法,到牛屋牵来一头牛,把奶奶的棺材拉到墓地,在爷爷的坟旁挖了一个穴,拼了命把棺材推进墓穴,掩上土,把奶奶安葬了。公公婆婆终于合葬,她代丈夫尽了孝心,也了结了自己的一桩心事,虽然她跪在墓前大哭了一场,又喘息了半天,心里却略感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