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撤军

    第18章 撤军 (第2/3页)

    司马懿屏气凝神看向诸葛亮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

    有失落,有欣赏,有不甘,又有些落寞。

    这一仗,终究还是败给了诸葛亮,但是战场上虽然败了,但是他司马懿没败。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诸葛亮的秘密,这将绝对了日后蜀国的命运,甚至是自己的命运。

    司马懿没有开口,但是听到斥候禀报的司马昭,却是再不敢磨蹭,赶忙鸣金收兵。

    战场之上,原本还在奋勇厮杀的魏军,在听到鸣金声后,先是一愣,而后开始收缩阵型,结阵而退。

    司马懿都督雍凉大军将近十年,自从司马懿坐镇长安以来,恢复生产,开垦屯田。

    将原本凋敝不堪的关中,再次化作沃野千里。

    司马懿在职期间,到处开荒种田,走到哪种到哪,这才让关中恢复了一点生机。

    治军方面,司马懿更是严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让原本桀骜不驯的雍凉军上下,为之一肃。

    雍凉自古出豪杰,自从汉武帝击败匈奴之后,迁羌,氐,匈奴,鲜卑等各族内附。

    其中在幽州,并州,凉州等边地安置这些异族,作为帝国藩篱。

    凉州自此成为羌氐聚集地,这些羌人和氐人也成为了日后大汉帝国,最常用的雇佣军。

    每次帝国出征,都会征调羌人,氐人甚至匈奴人,乌桓人作为雇佣军,随军出征。

    凉州自此豪杰辈出,董卓,李傕郭汜,马腾,韩遂这些凉州人,全都是凉州豪杰。

    虽然凉州人作战勇猛,但是却军纪松弛,不服管教。

    但是司马懿上任以来,严明军纪,整顿军队,上下无不服从,自此雍凉军成为天下精锐,成为诸葛亮北伐最难翻越的大山。

    此时,原本正在征战的雍凉军,听到鸣金之后,仅仅愣神一刹那,就按照司马懿定下的军规,缓缓退却。

    蜀军自然不能让魏军就这样撤退,在后面紧追不舍。

    原本还在拼死作战的夏侯霸,夏侯威和孙礼见状,赶紧舍弃姜维,廖化,朝后疯狂退走。

    姜维、廖化率军从后掩杀,但是魏军虽然撤退,阵型却是保持不乱,蜀军很难扩大战果。

    司马懿父子率大军亲自保护武功河上的浮桥,魏军缓缓退回武功河东岸大营。

    自此,这场魏蜀对决,天下最顶尖的谋士决战,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蜀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是惨胜,除了郭淮率领的三万雍凉军被击溃,整场战斗中,蜀军一直被魏军压着打,处于劣势。

    最后统计下来,蜀军击杀加俘虏魏军四万余人,其中就包括郭淮手下的两万五千雍凉军。

    而蜀军这边伤亡也在两万余人。

    司马懿十二万大军,可以说是全身而退,并没有伤筋动骨。

    虽然蜀军没有将司马懿一举击溃,但是这场决战,蜀军仍旧是获得空前胜利的一方。

    甚至可以说,前面几次北伐,都没有这么一场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