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玚 如果人生是场没完没了的party

    应玚 如果人生是场没完没了的party (第2/3页)

”。更放松、更活跃、更不受政治束缚,从职业抱负变成人生乐趣。

    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开启了后来中国特有的沙龙文化——“公宴”:金谷园的雅集,兰亭的聚会……一群性味相投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喝茶喝酒,俯仰天地,口谈玄言,手挥五弦。中国的知识阶层,真正用心地去享受生活无疑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

    只是,他们没有办法永远躲在西园里喝酒聊天,在他们的花园之外,是白骨连天、易子相食,是连年战争、饥荒造就的荒凉。他们因为这种荒凉而倍加珍惜生命,躲进诗与酒之中,但诗和酒无法永远庇护他们。

    所以,有一天,应玚在一片欢乐的氛围里有些格格不入,写了一首很另类的《公宴诗》:

    巍巍主人德,佳会被四方。

    开馆延群士,置酒于斯堂。

    辩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

    穆穆众君子,好合同欢康。

    促坐褰重帷,传满腾羽觞。

    应玚终于承认,当他们辩论、喝酒、写文章的时候,是在释放抑郁与哀伤。为什么哀伤呢?他们都少有才名,都出身高贵,都抱有匡正天下的崇高理想。但是最后,并没有人听他们的,他们甚至不能过多地谈论政治得失。曹操可以放任他们长期集会,因为他们有一个安全的身份——“文人”。他们一旦再想往前踏一步,那么宴游将变成结党,应玚,徐幹他们会成为又一个孔融、崔琰。

    只好喝酒。

    应玚出生在一个有名望的大家族,他的祖父是曾经做过司隶校尉的应奉,伯父是写过《风俗通》的应劭。他自己和刘桢一起做过曹操的秘书,后来到曹植那里做过平原侯庶子,曹丕做了管候选官员的五官中郎将之后,他又去曹丕手下做了将军府文学。看建安七子的集子,应玚的文章是最少的。有名的只有《公宴诗》和《弈势》。在邺下文人集团中间,论政治影响力和文才,吴质、杨修、丁廙都比他要丰满。但曹丕似乎认为应玚有深沉的思想与著述的志向,是个睿智的人。曹丕于是在这篇《与吴质书》中说,“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应玚对于公宴的认识无疑是他们这一帮人中间最深刻的,所以他也最是半醉半醒。他那首最有名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说的正是这样的心情: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言我塞门来,将就衡阳栖。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远行蒙霜雪,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