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绍 以身殉国,是一个男人最幸福的归宿

    嵇绍 以身殉国,是一个男人最幸福的归宿 (第2/3页)

往今来典范的男人。对于嵇康这样一个从来不浪费时间筹划安排的人,这就是他的父爱了。

    山涛和嵇康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隐忍。山涛是一个有理想却又很现实的人,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他比嵇康更能在夹缝里生存壮大。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现实的人,他存身正,行己恭,他用实用主义的方式去达到那些高缈的理想。

    嵇康去世之后,嵇绍就与母亲一起隐居。嵇绍此时是反政府的政治犯后代,不能做官。作为那个名字也不能提的人的儿子,他像是一个不存在的人,生活在光不曾照亮的角落。但山涛,作为吏部郎,在朝廷上那些动辄得咎、举步维艰的较量中,他的眼睛从没离开过那座风光不再的庄园中的孤儿。他需要一个时机,让嵇绍登上朝堂。山涛的愿望大概看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这是嵇康的愿望,也是他的光荣:穷独善其身,达兼济天下。更重要的是,当司马氏已经坐稳了江山的时候,一个现实的人,该做的不是沉睡在过去里唏嘘怨恨,他要改变的是未来。由嵇绍去改变未来,远比躲在父亲的阴影里碌碌无为一辈子更有意义。

    机会终于被敏锐的山涛捕猎到。司马炎上台之后,风向变了。司马炎远称不上雄才大略,不比他父亲、祖父的敏锐狠厉,更比不上之前曹氏父子的文武风流。但就是他统一了中国,给了这个国家二十年难能可贵的繁荣。

    历史对这个前人播种后人乘凉的皇帝的要求很简单:和稀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在之前的禅让争夺中杀得你死我活的知识精英们都团结起来,为这个新的政权出力。稳定是第一要务,知识分子大规模的敌视是新兴王朝的皇帝们最扎屁股的那根刺。他们没有枪杆子,但是有嘴皮子,他们能够蛊惑枪杆子们掀起一浪一浪的反抗,就是全部杀掉也让你杀得手软眼花。况且人都杀掉了,谁去收麦子?

    以代魏之后祭天的“大赦天下”为序曲,司马炎向玄学家的后代们伸出无数的橄榄枝。许允的儿子许奇出来了,本来让他做祭祀处主任秘书,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放在皇帝身边怕出人命。司马炎倒是很敢赌,大手一挥,没关系,他爹人品那么好,儿子不会差,反而升他为祭祀处副官。贾充的前夫人、李丰的女儿李婉本来因为李丰的反叛被流放,这会儿也回来了。尽管贾充早已续娶了郭槐,可没关系,两个夫人平起平坐,只有左右之分,谁也不得罪。

    山涛看着这些明显的信号,一直没有出声。他需要一个好的时机。他对自己培养的嵇绍有信心,一般的官职,配不上嵇康的儿子。最起码得是组织部,或者秘书办这样的实权机构。亮相不够惊艳,以后不容易出头。不久,秘书丞的位置空出来了。皇帝让组织部长山涛和秘书长贾充议一个人选。

    此时,以山涛为代表的名士派和以贾充为代表的事功派正斗得水火不容,但山涛和贾充脸面上却依然彬彬有礼,有商有量。司马炎很乐意看他们斗,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之前山涛和贾充在司马炎“谁也不得罪”的原则下各有胜负,但是这一次,山涛非争不可。嵇绍并非单纯是自己的养子,嵇康的儿子在这个时候是一个旗帜,嵇绍进入朝廷中枢不仅能洗刷嵇康的罪名,也会如同一记巴掌,狠狠地掴在当初处心积虑罗织嵇康罪名的钟会们的脸上。

    于是山涛直接就跑去找皇帝面谈了,在皇帝面前给嵇绍打了保票:这孩子,人品好,学问好,有文采,又通音律,应该能够胜任组织部里的工作,可以给他一个机会先锻炼一下。山涛话说得很谨慎,还很给司马炎面子:嵇绍的身份您知道,如果要团结名士派,拉拢之前那些人是小打小闹,这一个才是动真格,表现您愿意团结名士和他们的后代的机会来啦!司马炎和山涛是有默契的。顺着山涛的意思,司马炎说,既然如此有才能,还是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