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叫李随

    第五章 我叫李随 (第2/3页)

家接到大明。对于这个未婚妻金时厚并不熟悉,只是知道她叫崔恩彩。这门亲事是双方家长订下的娃娃亲,崔恩彩家当时就在金家旁边,两家关系很好,所以在两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双方家长就定下了婚约。

    只不过后来由于战乱,两家便分散了。虽然金时厚的父亲曾经多方打探崔家的消息,可却一直遍访不得。直到最近,金父才收到一封崔家捎人带到明国的书信。当得知了他们父女的消息之后,金父便让金时厚前往朝鲜接回二人。金时厚是个性格温顺且孝顺的人,虽然这名亲事是双方长辈定下的,虽然他现在连这个未婚妻的样子都不知道。听了他父亲的话后,金时厚还是二话不说地启程前往朝鲜。

    别人都把家底告诉自己了,自己当然不能什么也不说。所以,朱允炆也将自己的过往胡编乱造一番,告诉了金时厚。朱允炆声称自己是做一些小本买卖的,后来在一次交易过程中,一名朝鲜商人骗光了他所有的积蓄。他这次去朝鲜的目的,就是要找到那名商人要回自己被骗的钱。

    当金时厚询问起朱允炆的姓名时,金时厚的随从金安正好给二人送来了香梨,看着金安手中的香梨,朱允炆突然灵机一动,“我叫李随。木子李,随缘的随。”

    就这样,从此这个世间上了少了一个朱允炆,多了一个李随。

    这日,金时厚突然头晕眼花,感到四肢乏力,手脚冰凉。见自己的主人染病,金安便立即叫来了船医。由于从大明到朝鲜走海路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辰,客人们在期间染病是常有的事。所以这条商船上配置了两名船医。只要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一些小病他们通通能解决。当然了,看病也是需要给钱的。不过,钱对于金时厚来说,从来不是什么问题。

    经过船医的诊治,发现是金时厚是“风寒入体。”本来伤寒也不是什么大病,煎几副药也就好了。可是船医再给金时厚配药的时候才发现,麻黄的数量不够了。剩下的麻黄只够配一副药。而要治疗金时厚的风寒却至少需要三副的量。

    没办法,金安只得先拿了一副药去煎给金时厚,有总比没有好。现在只得期望金时厚服用完这副药之后,病就可以痊愈。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服用完那剂药之后,虽然金时厚的病情短暂的有所好转。但是,因为没有药巩固疗效,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金时厚的病情又加重了,竟连吃饭的力气也使不上来了。金安急得犹如的热锅上的蚂蚁。金安和金时厚二人虽为主仆,但二人感情却一向要好。

    但是即使金安再着急也没用,没有就是没有,在这茫茫大海之上,你就是再有钱也无法再弄来半钱麻黄。没有麻黄,金时厚的药就配不全,没有药,他的病就好不了。

    “风寒?”这时,李随仿佛想到了什么,连忙打开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包袱。他在那些瓶瓶罐罐之间翻来翻去。疟疾用,泻肚用,创伤用……终于,他从这些药瓶中间找到了一个瓶子,上面写着“伤寒用”。这些药是当初李随在朱元璋留给自己的木箱中找到的,想到自己即将远行可能需要药物,所以这些药他当初并没有交给程济,而是自己随身带着。即使万一朱文奎将来得了什么病,自己给他们留了那么多银票,到时只要找个郎中也就行了。

    李随从瓶中倒出了两颗暗黄色的药丸,正打算给金时厚服下,没想到此时金安却一把制止住了他。

    “这是什么?”金安警惕地问道。

    “伤寒药。”

    “哪来的?”

    “别人给的。”

    “你没吃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