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揭秘

    第十三章 揭秘 (第2/3页)

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由一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传入中土的。”

    “利玛窦写了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叫作《西国记法》,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翻看过这本书。”

    “书中讲述人们记忆文字这些东西时比较困难,但是记住图像却比较容易。所以如果西方人喜欢先记住一些位置,然后将所需要记忆的东西联想成和它有关联的图像。”

    “然后再将这些图像和之前记住的位置联系在一起,那么你只需要看到这些位置就会联想到和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图片,再由这些图片你就可以回想起你所需要记忆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用你熟悉的内容去记忆不熟悉的内容。西方人把这种方法叫做记忆宫殿。

    “相传最早运用记忆宫殿的事古希腊的一位名字叫西蒙尼德斯的诗人。”

    “他有次在一个宴会厅里演讲诗词,中途有事出去了一下,可是当他一出去,宴会厅突然倒塌,将里面的宾客全部砸死,尸体面目全非,难以辨认。”

    “后来西蒙尼德斯根据每个宾客的位置,回忆并认出了每位死者,并带领他们的家属认领尸体。”

    “有这么什么神吗?”虽然李随解释了半天,但是金时厚和金安还是听的云里雾里,不知所谓。

    “这样吧,为了方便你们理解,我跟你们举个例子吧。就拿这本《道德经》来说吧,大哥,你背过《道德经》吗?”这时,李随向金时厚问道。

    “嗯,小时候背过。”金时厚点了点头。

    “现在还记得多少呢?”

    “差不多快忘光了,本来背这玩意是为了考科举准备的,后来中途做生意去了,这些东西也差不多忘光了。我只记得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还有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金时厚回答道。

    “可是,我还记得。我不仅记得哪一章对应什么内容,我还可以倒过来背。”

    “此话真当?”听了李随的话,金时厚满是震惊之色。

    “你可以随便抽一章试试。”说着,李随就将桌上那本《道德经》递给了金时厚。

    “第二章。”为了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金时厚特地抽了《道德经》当中比较出名的一章。

    “是以不去,夫惟弗居。功成而弗居,为而不侍,生而不有,万物作焉而不辞,行不言之教,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前后相随,音声相和,高下相倾,长短相形,难易相成,故有无相生。”

    “斯不善已,皆知善之为善,斯恶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李随毫无停顿,如行云流水般背了下来。

    看着手中的《道德经》,金时厚的双手稍微有些颤抖。此时他的神情,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这一章的原文是这样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本来如果说李随能将其背下来,自己倒可以接受。可是没想到他竟然毫字不差地将其倒背出来,自己的这个二弟还是人吗?

    看见金时厚和金安呆愣住的神情,李随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于是朝他们笑了笑,“你们别像看怪物似的看着我,我现在解释给你们听,我相信你们听完我的解释之后,你们也能跟我一样,倒背如流。”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李随走到大门口,指着房门向金时厚和金安二人问道。

    “这是房门啊,这所有人都知道啊,二弟,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金时厚实在搞不清楚李随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很好,你刚才说道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就是天下皆知,所以当你下次你看到这个房门时,你就可以想到天下皆知。”李随向金时厚二人解释道。

    “接来下,就是这个窗户。”这时,李随又从大门口走到了一扇窗户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