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东瀛

    第十五章 东瀛 (第2/3页)

名女性。她的名字叫作“卑弥呼”。

    卑弥呼女王原为掌控祭祀的巫女,因其擅长鬼神之事,被邪马台国的国民拥立为王。(当然了,也有人怀疑卑弥呼女王其实是个boy。)

    后来,卑弥呼女王排遣使者难升米朝见魏帝曹睿,曹睿感其亲魏态度,便赏赐了大量财物。

    除此以后,曹睿还赐予了卑弥呼女王一枚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对其所在的国家称为“倭国”。

    从此倭国这个名字便出现在了中国的史书之内。

    《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就有关于卑弥呼女王的记载,“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

    后来,在奈良一带的大和平原兴起了大和国,由于这一时期留存许多大坟(龟冢古坟),所以这一时期也被叫做“古坟时代”。

    在“倭五王时代”,先后有五位国王统治大和国。他们重视与中国的交往,先后派遣使团来华请求册封,也因此带去了中国的汉字、儒学和佛教文化。

    后来,推古女王即位,并任命自己的外甥圣德太子摄政。

    圣德太子在摄政期间的三十年间,对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比如正式采用“天皇”称呼,制定“冠位十二阶”制度,制定《十七条宪法》,弘扬佛教,修建寺庙。

    这一系列改革由于发生在推古女王时期,所以史称“推古改革”。

    圣德太子对外注重与中国的交往,派遣小野妹子(注意,不要以为他叫妹子就以为他真的是妹子,其实人家是个纯大老爷们。)出使隋朝。

    后来,推古女皇和圣德太子相继去世,权臣苏我氏乘乱把持朝政,擅自任命天皇人选,祸乱朝纲。(苏我虾夷排斥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拥立田村皇子即位。至皇极朝时期,虾夷之子入鹿直接征调劳役为其修建父子陵墓,可谓权倾朝野)

    正当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推古朝时期派到中国的交流生陆续回国。在朝廷之中形成了改革派势力。

    中大兄皇子与官僚后裔中臣镰足组合改革派势力,开始将矛头指向苏我入鹿等一干势力。

    皇极天皇四年,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在皇极天皇接见高句丽、百济、新罗使节之时,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苏我入鹿。苏我虾夷在得之这一消息之后,知道大势已去,便自焚身亡了。

    在消灭掉苏我氏的一干势力之后,改革派成立了以孝德天皇为中心的新政权。

    新政权成立之后,建年号为“大化”。仿“法式备定”的唐制,开始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成立了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日本也由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大化改革让日本得以开化,并步入到封建社会,然而围绕着政权的斗争,却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愈演愈烈。

    唐朝时期,日本共派出遣唐使20次,每一次都将近在中国学习20年左右。

    唐朝的雕塑、音乐、天文、诗歌、医学、建筑等都通过这些遣唐使传入到了日本,由此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自恒武天皇将日本的都城由平城京(奈良)迁到平安京(京都)之后,日本也由“奈良时代”进入到了“平安时代”。

    大化改革之后,中臣镰足因为有功,被天皇赐姓“藤原”,从此藤原家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长期把持朝政。

    在日本,将辅佐年幼天皇的大臣称为“摄政”,而天皇成年后,则将辅政者称之为“关白”。

    因为藤原家族长期担任摄政和关白的职务,所以藤原家族掌权这段时期统称为摄关政治。

    藤原家族的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