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顾氏书画

    第一章 顾氏书画 (第2/3页)

道。

    “民格啦(注,缅甸语,吉祥如意),这是豪哥给小顾先生的新年红包……”他一边说,一边从腰上缠着的腰包里掏出一捆用带子扎起来的绿色钞票。

    那一捆钞票沉甸甸的很是厚实,份量不少,看上去足足有一个成年男人手掌厚度。

    面对这样的厚礼,顾为经心中不仅没有任何欣喜,反而有些说不出的烦躁。

    这些人来店里不是买画的,而是来找他的。

    按理说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招惹不到这些一看就是道上混的狠人,但奈何顾为经却有一手画画的好手艺。

    在艺术这个很看天赋的行当里,据说历史上每一个能在艺术史上曾留下辉煌灿烂的一页的大人物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

    比如说莫扎特几岁大就能在国王面前拉小提琴,书圣王羲之小时候喜欢蘸着墨水吃馒头,达芬奇画鸡蛋画的格外的圆等等……

    顾为经同学虽然不是啥大人物,但是他确实是有点天赋的。

    从四岁第一次提起画笔开始,他就展现出了一种非凡的特质。

    他有很好的空间结构感——像扫描仪一样将一支老式机械表的擒纵轮放大几十倍,然后再用画笔和尺子按精确的按比例绘制出每一个齿轮咬合的模样。

    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有这样的空间结构感,耐心下来画个一两个月的时间,一笔一笔小心临摹那些名画或者古董瓷器上的彩绘达到极高的相似度也不是难事。

    他的爷爷不只一次感叹过,自己这个孙子真的是生错了时代,要是早生个一两百年,不说成名成家,光凭借这手人肉照相机的本事估计就饿不死了。

    可惜,这种客观再现主义的画作在打印机到处都是的现代不值钱了。

    你就算画得再惟妙惟肖,也只能端着一个纸箱在旅游景点之前,给来往的游客画两美元一副的半英尺的素描画,一天还未必能卖出去几张。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顾氏书画铺的少当家有这一手本事的事情被光头一行人知道了。

    顾为经听过光头这些人的名声。他们在这条街上名声很不好,准确的说应该是声名狼藉。

    看打扮也知道,他们不是走正道的。

    光头的老大叫做豪哥,专门以造假为生。

    当然,像发哥电影《无双》里那样造美元的本事没有,但是搞一些专门用来骗骗大陆商人的高仿文玩古董的胆子不仅有,而且很大。

    豪哥的势力在仰光不小,黑白两道都很吃得开,伪造的艺术品在黑市中算得上很不错的,甚至远销RB、欧洲和新加坡。

    顾为经目光在光头递过来的“红包”上扫了一下,暗道一声麻烦。

    这一沓钱,全是最大额的缅币。

    正面是缅甸的神圣象征白象和莲花,背面则是曼德勒湖的彩绘,每张都价值一万缅币。

    看厚度这一捆不是五百万缅元,就是讨个吉利的八百八十八万缅元。

    就算缅币不值钱,按照当下的汇率这一捆也要大两千美元。在人均月收入不过一百美元的缅甸,这是很大的一笔钱。

    黑道的红包可不好拿。

    拿了人家的钱,人家就会让你做事。

    别看这些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