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十五 (第2/2页)

、要不种类不对,我们后期也很困难。”徐承渊也在叫苦。

    “你们部门做电视后期的,上班时间也太晚了,早点来,研究下技术嘛。”高淄说。

    “有时候书记的稿子来得晚,做后期的同志就要加班,所以早上就准许他们多睡一会儿。”徐承渊解释。

    “可是,就目前而言,后期加班的时间一周两次都不到,但是每天早上10点后来的,大有人在。”高淄不想在这方面纠缠,便接着说,“两个部门要加强沟通,采访前就要多商量。不要自己想怎么采集就怎么采集,不顾后期。吴慈,至于人手问题,采集部、技术部确实人手偏少,我们下来再研究。

    “这周,做一批形式新颖的作品来看看。魏总,你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接下来,请您多费心。”高淄微笑着,“魏总已经是老电视人了,我相信咱们‘楼墨观察’一定能出彩。”

    “高主任,客气了。”魏姜谦虚地说,眼里空洞地望着对面那面白墙。高淄一席话,其实间接否定了魏姜重视电视新闻、忽略互联网传播的老路。魏姜喝着茶,微笑着看着高淄。“好,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主任的指示,把内容做精、做出彩。”

    其实,魏姜对高淄个人并没有什么敌意,但他居然成了自己的上司。他在电视台浮沉几十年,现在连一个一把手都被一个毛头小子抢去了,心有不甘。一方面,他深知朝中没有当官的难处,也知晓自己年龄一到,快退休了,他也认命,秉承着“越做越错,做多错多”的理念,希望在这个位置上顺利退下去,于是一些事情能混过去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高淄一而再再而三给自己说抓好内容生产,他也知道互联网才是融媒体发展方向,但这样的尺度要掌握好,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次高淄又在编委会上明确提出来了,自己必须得表态。于是联合吴慈、徐承渊、卢衡玉部门研究内容生产事宜。初步定为“渐进发展内容生产网络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