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一三十

    二十九一三十 (第2/3页)

入驻。

    楼墨县的农资价格几乎处于透明状态,三好农资店老板许江对于每袋化肥只能赚几元钱,心生不满,他总想开辟新渠道,想卖一些其他品牌的农资,但楼墨的客户习惯性买老品牌农资产品,新品牌根本无法在这里打开市场。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欧阜上门推广APP给许江提供了思路,可以在APP上推广新品牌广告。

    于是,许江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欧阜。欧阜灵敏的蒜头鼻嗅到了商机。他和许江一拍即合,许江提供新农资品牌的相关资料,欧阜一方面在农资圈子中发布消息,一方面拍摄广告,还邀请专家传授种植经验,同时植入广告,在圈子里营造新品牌的农资的价格低、质量好、效益高等舆论氛围,圈子中除了农资商户外,还有不少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大多是一群在外务工回家、大学生或者是父母从事相关粮食种植的大业主,这群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快,大都愿意尝试。

    就这样,由于新品牌价格优惠,农户粉丝积聚效应格外明显。“楼墨观察”APP的下载量也不断水涨船高。

    三十

    在高淄看来,融媒体中心作为专业技术部门,专业人才却不多。大家认为,在这行制作新闻只要不出政治问题,随便一拍都不成问题,但是广告要与时代接轨,中心能熟练运用各种编辑软件的人员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能制作出让客户满意的广告,这不仅让高淄头疼,更让欧阜着急。

    在中心成立之初,主动到APP上投广告的商家实在少得可怜,所以广告部可以说是势单力薄,对此,广告部主任温强颇有怨言。

    “现在推广任务那么重,高主任,您就给我多派几个兵嘛,恼火,恼火。”高淄也了解情况,但采集部和编辑部都不愿意放人,所有部门都在叫累,但奇怪的是,每一个部门都无力交出好作品来。

    对此,有时候温强只能向吴慈借人,一般情况下,吴慈还是会答应,但温强偶尔说一些“采集部人多,下乡补助也多”等酸不溜秋的话时,吴慈就不会买他的帐。

    这种时候,温强便会叫欧阜去处理。全中心的人都知道,欧阜对吴慈有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