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5【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0575【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 (第1/3页)

    见韩桢如此惊讶,吴敏解释道:“陛下误会了,每月万贯以上俸禄的宗亲并无多少,且都是身兼爵位与多项寄禄官之人,绝大多数宗室,月俸都在五六千贯上下。”

    韩桢说道:“那也不少了,一个人一年就是七八万贯的支出,一百人便是七八百万贯,国库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

    要知道,赵宋皇后的月俸也才一千八百贯,远不如宗亲的俸禄。

    难怪英宗受不了要改制,这谁顶得住?

    如此丰厚的优待,其实是赵宋皇帝对宗室的一种补偿。

    毕竟,一旦成了宗室,本质上就是一头被圈养的猪。

    不得科举、经商、务农、从工,更不能与外臣结交,就算心怀抱负,也无处施展。

    此外,东京城的消费极高,俸禄少了,没法维持宗室奢靡的生活,从而落了皇室的脸面。

    想想看,欧阳修这样的朝堂大员,当了一辈子官儿,竟然也买不起京师的房子。

    为何?

    就是租房和日常开销太大,以至于存不下来足够的钱买房。

    赵宋之所以对宗室严防死守,究其缘由在赵二。

    他靠着烛影斧声当上了皇帝,自然不希望旧事重演,为了一劳永逸,干脆把宗室子弟当猪圈养在眼皮子底下,时时监察。

    韩桢倒是没这个顾虑,娘老子亲大哥早就死了,关系远的亲戚,都在临淄老家种田。

    况且就算有兄弟姐妹,凭他赤手空拳打下天下的威望,即便把他害死了,旁人也登不上皇位。

    韩桢问道:“朕欲定下宗室规制,吴卿可有建议?”

    “此乃陛下家事,臣岂敢指手画脚。”

    吴敏婉拒,显然不想掺和皇家之事。

    万一提了建议,得罪了某个妃嫔,那就得不偿失了。

    韩桢却不想放过他,吩咐道:“天子无家事,吴卿但说无妨。”

    闻言,吴敏心头苦笑,只得硬着头皮答道:“前朝对待宗室,有可取之处,但亦有不妥,陛下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韩桢来了兴致:“详细说说。”

    吴敏组织了一番语言,朗声道:“曹魏时期,曹爽专权,引得士大夫权贵心存怨气,曹囧曾上书献策,言:宗室者,近则有宗盟藩卫之固,远则有仁贤辅弼之助;盛则有与共其治,衰则有与守其土;安则有与享其福,危则有与同其祸。”

    “可惜曹爽并未听取,这才让司马懿有了可乘之机。”

    韩桢似笑非笑道:“吴卿的意思,是想让朕放开对宗室的限制?”

    曹囧的谏言有没有道理呢?

    很有道理!

    这番话,几乎是道明了皇权统治的最基本逻辑。

    帝王集权,主要依靠三驾马车,分别是宗亲、勋贵、士大夫。

    通过这三方互相牵制,以达到一种政治生态的平衡,如此皇权才能稳固。

    这三驾马车不管哪一个出了问题,对皇权都是颠覆性的。

    司马懿能成功,就是联合了勋贵和士大夫,而曹氏宗亲却没有任何权利,无法制衡异姓外臣。

    同理,在赵佶之前,赵宋文官集团一家独大,也是因为宗亲与勋贵的没落。

    至于宗亲势力过大,那还用说么,参考赵二和朱棣。

    “臣不是这个意思,宗室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要在方圆之内。”

    吴敏顿了顿,继续说道:“臣以为,陛下可效仿前唐,出五服者不为亲,让其自食其力。宗亲爵位隔代而降,大幅削减宗室俸禄,同时放开管束,允许他们经商、入仕、务农、从工。”

    “入仕者,可设宗室科考,筛选英才。此三管齐下,既可保皇室颜面,又不拖累朝廷财政,还能使得宗室有个出路。”

    仔细思索一番后,韩桢发现吴敏的献策,几乎与清朝对待宗室的策略相差无几。

    念及此处,韩桢赞赏道:“吴卿大才!”

    吴敏谦虚道:“陛下谬赞了,臣不过是拾前人牙慧罢了。历朝历代天纵之才何其之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能为陛下所用。”

    韩桢幽幽地道:“可惜爵位食邑已经定下,朝中数人被赐爵,改弦更张,怕是不太好。”

    前脚给韩世忠、刘锜这些人封了爵位,后脚就对爵位食邑削减,这显然不太好。

    而且,爵位乃是官职之外的另一项荣誉和赏赐,轻慢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