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皇储之位,非皇太孙莫属!

    第35章 皇储之位,非皇太孙莫属! (第2/3页)

让老师老怀欣慰?

    “走,咱屋里说去!”

    朱元璋大手一挥,带头进了屋内。

    黄雄英让郭氏兄弟沏了一壶茶上来,如今有了郭氏兄弟,很多事情他就不必亲自动手了。

    “爷爷,没想到你人脉这么广,竟然把学士大人都请来了!”

    黄雄英放下茶碗,笑道。

    朱元璋呵呵一笑,道:“你不是说过,你老爹说,咱是个了不起的人,怎么,忘了?”

    “是,爷爷了不起!”

    黄雄英竖了一个大拇指,把朱元璋逗得大笑。

    刘三吾看呆了,他眼中深沉威严,杀伐果决的皇上此刻竟像是一个寻常人家的爷爷一般。

    黄雄英问道:“爷爷,您把德高望重的学士大人叫来,不会仅仅是证明您很了不起这么简单吧?”

    刘三吾一口茶差点儿没喷出来。

    洪武皇上有多了不起,需要他来证明吗?

    “臭小子!”

    朱元璋笑骂了一句,道:“咱把坦坦翁带来,是因为咱把你对付西南土司的计策告诉了他,他其中有些问题,想要找你说道说道。”

    “正是如此。”

    刘三吾笑着开口道:“还望公子不吝赐教!”

    “学士大人言重了!”

    黄雄英对于刘三吾还是相当尊重的。

    这个态度让刘三吾非常的满意,捋着胡须笑道:“公子言,对西南土司进行改土归流,这固然是个治本的好办法,但是如今西南叛乱未定,若是这般,恐会引起更多的土司叛乱,所以改土归流,是否有些纸上谈兵了?”

    一旁的朱元璋点头。

    刘三吾说得不错,一旦朝廷实施改土归流,就差不多相当于废除土司,那些土司又怎么会甘心?

    单个叛乱不说,联合起来发动更大的叛乱都有可能!

    黄雄英看了一眼朱元璋。

    朱元璋立马会意,看着黄雄英的眼中满是鼓励,道:“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咱保证,今天这屋子里说的话,一个字也不会传出去。”

    来到这个时代,黄雄英还是相当谨慎小心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规则,在你没有改变这些规则的能力之前,只能遵守。

    你来自于后世,只是说明你比这个时代的人知道更多,见识更多,并不能说明你比这个时代的人更有智慧。

    相反,这个时代没有手机,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娱乐,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胡言乱语,或作非为,有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听了朱元璋的话,黄雄英这才开口道:“土司制度由来已久,由唐朝的羁縻制度延伸演变而来,为什么要采取这个制度呢?是因为边疆的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于中原落后许多,所以不能用中原的方式去进行统治,就交由当地的土司进行统治。”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一国多治,总结来说,土司的特点就是接受朝廷印信,子孙世袭,世镇其地,世护其民,守卫疆土听从调遣,需要定期朝贡并且不享受朝廷俸禄待遇!”

    “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司法、财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对于当地人民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杀大权,除了不能登基称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而且只需要象征性的向朝廷缴纳微薄的赋税。”

    朱元璋和刘三吾听着都是连连点头。

    朱元璋毫不掩饰眼中的赞许之色。

    而刘三吾捋着长须的同时,心中暗暗赞叹。

    他没想到,皇太孙对于土司制度竟有这般深入的了解,特别是一国多治这个词,精准干练,怕是朝中许多人都说不出来。

    而且三言两语之间,便总结出了土司的特征。

    在两人火热的目光下,黄雄英继续说道:“如果朝廷贸然推行改土归流,必然会遭到当地土司的反抗,然而你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

    忽略重要的一点?

    朱元璋和刘三吾听了都是一愣。

    只听黄雄英侃侃而谈道:“土司和他们治下的土民,其实代表了两个团体。”

    说着,黄雄英拿过朱元璋喝茶用过的茶碗,和自己的茶碗放到一块,指着朱元璋的茶碗道:

    “这个是土司,土司世代为官,独霸一方,更有一些土司专横不法,对境内人民实行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土司之间为争权夺利挑起械斗或战争,导致生灵涂炭。”

    “土民在土司的治理下,过得远不及中原的百姓,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

    “所以,朝廷推行改土归流,必须要派遣有能力的官员,一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