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勇敢李景隆!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48章 勇敢李景隆! (第1/3页)

    “想要什么?”

    黄雄英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正想着,便听到老爷子认真道:“咱提醒一句,不许打皇室公主的主意!”

    黄雄英:“……”

    “其实孙儿什么都不想要,如果非要说什么的话,孙儿想见上洪武老爷子一面,和他唠唠。”

    “就这?”

    “就这!”

    说实话,来到这个时代,谁不想见一见开创大明朝的洪武皇帝?

    看一看他是不是如后世辫子们所说的鞋拔子脸?

    说一说自己对于大明朝的一些看法……

    看着一脸认真的黄雄英,朱元璋点了点头,煞有介事的道:“好,咱答应你,咱会想办法让你见上一面。”

    “对了,生产镜子,你这边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资金,人手,场地,如今孙儿都有了,接下来就是,扩大场地,抓紧时间生产,越快越好,灾区的灾民可都在等着呢,剩下的,就是售卖问题,这个需要爷爷这边帮忙。”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售卖问题就交给爷爷了!”

    接下来,三人商议了一系列的细节之后,朱元璋和傅友德也顾不得吃午饭了,匆匆忙忙的便赶回宫里去……

    救灾如救火,一刻也耽搁不得。

    路上。

    傅友德忍不住感慨道:“皇大孙实乃麒麟之才啊!年少聪慧,且不贪功,不倨傲,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他的出现,是我大明之福,是天下百姓之福!臣,恭贺皇上得一好圣孙!”

    傅友德不吝赞美之词。

    朱元璋静静的听着,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笑容。

    他不喜欢别人拍他马屁,但这一次……

    他骄傲!

    他自豪!

    原本他只是想着用他大孙做出来的东西当成琉璃去卖,以解灾区的燃眉之急,然而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隐患,他也顾不上许多了,只等以后慢慢解决。

    但是他大孙又拿出了镜子这等妙物,却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镜子是有用的,作为新兴物件,定价也是合理的,不存在欺骗,也没有助长为牟利而不择手段的歪风邪气。

    不知道比朱允炆的卖官高明了多少倍!

    傅友德看在眼里,心中同样喜悦。

    他是淮西勋贵,也是东宫旧臣。

    太子薨逝,无论是燕王朱棣,还是皇孙朱允炆继承大统,他们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那个位置是皇大孙朱雄英的。

    朱雄英的娘家正是淮西勋贵,是他们支持的那一脉,他的上位,将会改变一切……

    ……

    回到皇宫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

    奉天殿前。

    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来回踱步,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神。

    今天一早,安公公就告知群臣,早朝取消,如今已是下午,但老人依旧等在这里。

    老人看见朱元璋和傅友德走来,急忙迎了上去。

    “臣,钱唐见过皇上!”

    “不必多礼。”

    朱元璋摆了摆手。

    钱唐今年七十九,在这个时代算是高龄了。

    不过朱元璋并不是很喜欢这个老头,因为这个老头就像是粪坑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果然。

    在行过礼之后,钱唐一张老脸就板了起来。

    “皇上,一整天了,您终于舍得回来了呀!”

    话语间,不满之意昭然若揭。

    “哼!”

    朱元璋轻哼了一声,沉声道:“钱唐,你什么意思?”

    面对冷脸的朱元璋,钱唐也不怵,反倒是一张老脸涨得通红,一直红到耳朵根,鼻翼由于过于激动而张得大大的。

    “恕老臣斗胆之言,皇上,您变了!以前您不是这样的,但是您现在一有时间就往宫外跑,而且常常一去就是一整天,今日更是连早朝都不上了!”

    “要是以前,老臣不敢多言,但是现在,您知不知道天灾当头,救灾如救火啊?”

    “灾区一百万灾民啊,一百万灾民啊,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他们在眼巴巴的等着朝廷的救济啊!”

    “赈灾的事情已经火烧眉毛,片刻耽误不得,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需要您拿主意,可是您呢?您这个时候还往宫外跑?”

    “圣人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闭嘴!”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看着激动的钱唐,真想一箭了结了这个顽固的老头!

    可是钱唐依旧不依不饶,一幅视死如归的模样,梗着脖子,义正言辞道:“皇上就是现在杀了老臣,老臣也要说,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作为臣子,如果看着皇上犯错,任由皇上不作为,那就是臣的失职!”

    “哼——”

    朱元璋冷笑了一声,继而眸子猛地聚了起来,盯着钱唐:“你别以为咱不敢杀你!”

    “为江山社稷而死,臣死有余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