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请君入瓮

    第二十四章 请君入瓮 (第2/3页)

  那只会激怒她,也只会将事情引向不可收拾的境地。

    国家将会分裂,天下也将会动荡不安。

    所以,对高太后,赵煦很清楚,只能顺着她。

    就像撸猫一样,就像哄小孩子一样,得顺毛捋。

    逆着她来,她肯定不开心,甚至生气。

    一旦起了冲突,以高太后的要强性格,她才不会管什么顾全大局之类的事情。

    上上辈子的时候,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在朝时,赵煦年纪还很小,很多细节也都没有关注。

    可是,等赵煦长大后,范纯仁和苏澈、吕大防等人是如何‘引导’高太后的,赵煦是看的清清楚楚。

    “我还有时间,我还可以做好足够的铺垫和准备工作!”赵煦轻声说着。

    在现代的经历,让赵煦知道,这个世界除了彼此斗争,还有人情世故。

    现在的他,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向皇后面前,他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一个可以侍奉她终老,并让向氏家族富贵荣宠不绝的好儿子。

    在高太后面前,他就得表现出另外一面了。

    除了懂事、孝顺外,赵煦还得让高太后知道,他好学、守礼、恭谦。

    最重要的一点——孺慕祖宗法度,崇尚嘉佑之治。

    就像那故老相传的诗文。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功过谁人知?

    这是赵煦的留学成果,也是他在现代,翻阅了古今中外的君王成败得失后的感悟。

    一个合格的君王,需要学会伪装。

    于是,赵煦开始认真读书,并不时拿着毛笔,在书上画圈、标记,有些时候他还会让冯景去裁剪一些小纸条,在这些小纸条上写上文字,然后贴到书中的字里行间。

    这些文字,是赵煦精心思量之后,再三斟酌的成果。

    他会发出一些属于小孩子的幼稚之问,但偶尔也会‘灵光乍现’,提出一些在外人看来属于‘聪俊’甚至是‘圣明’、‘仁圣’的问题。

    赵煦这是在立人设。

    立一个符合儒家价值观,也符合高太后心目中的‘圣孙’、‘贤孙’形象的人设。

    人设是个好东西,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大宋,只要立好一个人设不翻车,那么收益是无穷的。

    比如说司马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从熙宁变法开始,司马光就拒绝了一切朝廷官职差遣的任命。

    他就蹲在洛阳写书,他每次上书,都只会谈一件事情:新法害民!

    为什么害民?有证据吗?

    他不说,但他表示,不管怎样,抛开事实不谈,新法扰民害民,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于是,司马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