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排

    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排 (第2/3页)

验人性!

    正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恐惧流言日!

    所以,向宗回、高公纪在熙河至多就是一任。

    而且,他们离任之后,向家和高家在熙河地方上的同族,都会被调离。

    同时,朝廷方面也会认真的扫清他们在熙河的影响。

    这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自然,向宗良、高公纪心中都是明白的。

    向宗良当即就道:“官家,臣岂敢谋熙河差遣?”

    “臣只是想请官家,委任臣一个差遣,随便去那里……只要能给官家,能给朝廷建功立业,臣便心满意足!”

    高公绘也道:“臣也是这么想的……”

    赵煦看着他们,微笑着,道:“这样啊……”

    他摩挲了一下双手:“不知道宗良舅父,可知道明州?”

    向宗良立刻如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

    明州?!

    他当然清楚。

    王介甫的新学的发源地——当年王安石正是在明州下面的鄞县担任知县的时候,一边兴修水利,一边著书立作,开堂讲学。

    同时,明州还是大宋传统的主要海贸港口,贸易繁荣,商贾往来,是无数坊间传说的发源地。

    赵煦轻声问道:“不知道宗良舅父可愿去一趟明州,做一任提举明州市舶司兼海运大使。”

    “既负责对外商贸,管勾诸司,同时也负责主管明州漕船海运漕粮至海州、密州、胶州等地……”

    今年淮南旱灾严重,导致了漕粮入京受阻,大运河甚至一度断航。

    这是巨大的危机。

    但也是机遇,赵煦趁机指示陈睦,在明州招安那些散落于明州外海岛屿之间的外越人,并赐给被招安的海盗一個‘镇海军’名义。

    如今,已经招安了数千名外越人。

    这些人,可都架船的好手。

    别说操海船在沿海地区运漕粮了,便是去日本,乃至于太平洋上的那些群岛。

    他们也熟悉的很。

    甚至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他们这些人的后代,在元朝时,就是专门给元朝海运漕粮的。

    甚至就是元朝征讨日本的主力。

    如今,不过提前两百年,干上子孙后代的活计。

    在技术差距不大的时候,他们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些人把粮食,从明州运到海州、密州。

    然后再通过五丈河、金水河,运抵汴京。

    这条新的漕粮入京路线,尽管中途需要多次转般粮食,但其成本依然低于大运河的漕运成本。

    在同时,明州海船还通过海路,将漕粮运到河北沿海地区。

    这就更是大大节省了朝廷的开支。

    尽管如此,赵煦还是觉得,明州那边的动作不够利落。

    有些事情,陈睦还是没胆子干。

    没办法,只好派向宗良去帮帮场子,踩踩油门,加速加速了。

    向宗良听着欢喜不已,当即谢恩:“若得官家差遣,臣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明州啊……好地方!

    向宗良忍不住想起了那些在汴京流传的传说。

    高公绘见着向宗良居然捞到了明州的差遣。

    他顿时眼巴巴的看向赵煦。

    赵煦也适时的看向:“公绘舅父。”

    “臣在……”

    “不知道舅父知道泉州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