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晋升上校,试点落实

    第四百二十一章 晋升上校,试点落实 (第2/3页)

徐国洋,两人这才从楼上下来,大步来到礼堂。

    这时候,陈铭他们早就已经在礼堂中间的位置站好,等待接下来那神圣的一刻。

    王军卫进入礼堂目光扫了一圈,没有开口,径直走到高台上坐下。

    师政委徐国洋则是走到高台前方,扫视了一圈参加仪式的人群,大声道:“同志们,相信伱们应该已经猜到了。”

    “前几日,战区又提交了一份校官晋升的名单。”

    “所有符合晋升的同志今天都过来了。”

    “这次经师部研究决定,晋衔仪式不再大范围举行,在场的同志都已经在任上,工作开展非常顺利。”

    “仪式只是补缺,晋衔不是目的,这是上面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今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一年,战区对我们牛头山下达了一系列的改动标准指示。”

    “多余的话我不想说,你们都是老同志了,该做什么,该把重点放在哪着方面,我不多提醒。”

    “好了,全体都有,立正,我宣布,晋衔仪式正式开始。”

    “起来.”

    仪式虽没有上次那么大规模,但肃穆和庄严丝毫不减。

    伴随雄壮的国歌响起。

    陈铭和一众即将接手晋衔的军官,大声的歌唱。

    刚才师政委说的很对,晋衔和仪式都不是目的,这些是上面对他们的信任和褒奖,同样也是对以后工作的鼓励。

    也许在其他单位,做到陈铭和张津涛这种程度,混一混,平时工作也能过得去。

    可牛头山怎么混?

    整个战区的目光都盯着这里,由于他们试点单位的组建,耗费太多原有的演习费用。

    导致战区下属三个集团军除了必要的年度军事演习之外,其他演习计划则是能减就减。

    鼓足了劲的发展属于自己的蓝军旅。

    从旅指挥到团,到营,只要屁股坐在那个位置上,那就不可能混,都要全力以赴的搞建设。

    想方设法的练兵,提升战斗力。

    萦绕在礼堂内的国歌结束,师政委徐国洋和师长王军卫一同站在高台上。

    神色肃穆的大声道:“下面,我宣布下晋升人员的名单。”

    “张津涛。”

    “到。”老张激动的脸色都通红了,几乎是嘶吼着回应。

    “经军部JW批准,正式晋升大校军衔。”

    “是!!”

    “陈铭。”

    “到。”

    “祁少祥。”

    “到。”

    “你们两个,经军部批准,晋升上校军衔。”

    “是。”

    “何东。”

    “到。”

    “.”

    一个又一个人名被点出。

    他们中有年轻的军官,也有年龄稍大,比如张津涛,祁少祥他们四十多岁。

    但所有人无一例外,全都神色激动,攥紧了拳头。

    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晋衔虽不在此列,也差不多能够称得上是金榜题名了。

    从军一生当中,从授衔开始,谁又能经历过几次晋衔呢?

    陈铭目光坚定的望着前方,他倒没有太多的激动,于他而言,晋升上校并非是意外之喜。

    没有担任旅参谋长的时候,他也不认为自己会止步正营,如今只是水到渠成罢了。

    但随着职位越来越高。

    他肩上的重担也只会越来越重,七尺之躯,肩挑祖国安危之重担。

    握笔之手,锻造大国重器,撑起民族脊梁。

    这些话在以前都是陈铭最喜欢用来激励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的时候,才会想一想。

    如今他的职位到了,当初说过的话,讲出的豪言壮语、要一步一步的去施展,一点一点的去承担。

    不会再是空口白话。

    和三年前晋升中校一样,上校的肩章依然是王军卫亲自为陈铭佩戴。

    当肩膀上两杠两星被两杠三星所取代时,王军卫从后方战士托举的红底托盘中,将上校晋升证书,郑重的递给了陈铭。

    随后又抬手帮他整理了下衣领,欣慰的笑道:“好小子,继续加油。”

    “谨记自己的使命。”

    “这次战区一些首长,对你寄予了厚望,在其位谋其职,好好指挥打几场漂亮的硬仗,知道嘛?”

    “战区内部向来都会对正团级及以上指挥官进行评级,评职称,甚至是评选代号。”

    “以前也没有接触过这些,那是因为级别低,我们是从混编旅一路走来,咱们这里还没有谁能够拿到战区评价的代号。”

    “我希望,你能够拿到。”

    “对了,等下仪式结束后,到我办公室一趟,我有事情要交代。”

    “是,师长同志。”

    陈铭抬手敬礼,大声的回应。

    内心却有些犯嘀咕,今天王师说话有点怪啊。

    正团及以上的军官在内部会评定职称,或者代号,这个陈铭知道。

    因为刚去国防大学进修的时候,里面就有好几个被战区评选的人,比如李朝阳,在比如赵胜虎。

    他们两个当时在教室内相互吹捧的可是相当厉害,对各自的功绩过往,如数家珍般的详细。

    那是他们真的认识吗?

    显然不是,战区为了对一些高级军官进行鼓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