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富贵险中求
第二十一章 富贵险中求 (第3/3页)
真人就束手束脚,当年东山帮号称北方第一门派,高手如云,还不是被我们给灭了。巡检司在叶七手上丢了一次脸,不能再丢一次。”
于易简低头道:“是。”
这时,门外有人低呼:“禀司公,宿卫处主事曹大人到。”
胡敬道:“进来。”
门开处,曹锡宝走了进来,对胡敬抱拳施礼,胡敬道:“你在宿卫处亲自挑100个人,随我去接启皇子,今后就作为皇子的护卫。记住,要武功好的。”
曹锡宝道:“是,什么时候出发?”
胡敬道:“明天人就集中,随时出发。”
迎接魏启的大队人马出发后,上京城里开始流传一首童谣“金陵王,王中王,迟早要做太上王。”由于是在弘治皇子魏启现世的特殊时期,这首童谣迅速传遍京城,不仅仅市井民间,整个官场都关注起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名尚宝丞司丞上书,请立金陵王世子魏综为大随太子。尚宝丞司丞虽是六品,却是无足轻重的闲职,官员们谁都没有过于重视,但随后又有几名六部里的主事、员外郎接连上书,也是请立魏综为太子,直到一名吏科给事中上书后,整个朝堂都开始议论纷纷。因为给事中与御史一般,属言官序列,专职纠劾言事,这表明都察院也介入其中。
左振昆得知消息,立即招来这名给事中责问此事,这名给事中振振有词,说朝廷未禁官员上书立储一事,作为言官,理当建言。左振昆气的无话可说,却也无可奈何。
奇怪的是,靖安帝没有任何表示,奏本由通政司递进以后,原封不动地转给政事堂。按例,皇帝会对奏本有个大致意见,政事堂根据皇帝意见召集有司研究具体办法,经皇帝最后批准,再下发执行。如今皇上没有表态,就是把这烫手的山芋扔给政事堂,让丞相先做出表示。
吕夷初如坐针毡,几十年宦海生涯、十年的丞相宝座,他经历过许多危机,但从不象这一次有了束手无策的感觉。也许是自己真的老了,吕夷初慨叹一声,让人召集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堂官到政事堂会商,同时派人去请安国公贾远。很快,除了礼部因为尚书薛家壁去了西安,由左侍郎代替外,其余大九卿们纷纷来到,但贾远却说身子不舒服没来。吕夷初心里暗骂:“这个狐狸。”却也无可奈何。
等大九卿们落座以后,吕夷初把情况简要介绍一遍,然后请大家发表意见,政事堂中一片寂静。吕夷初连催几次,仍是没有一个人说话,他生气道:“那就请部里有官员上书的堂官先说。”接着点名道:“孝直,你先说说。”
左振昆无奈道:“丞相,我找过吏科给事中,他说朝廷未禁就此事上书,我也不好说什么。”
其余几个有下属官员上书的堂官纷纷点头道:“是啊,我们都责问过此事,说的和左大人一样,我们有啥办法?”
吕夷初道:“我是问此事如何处理。”
左振昆道:“我的意见是政事堂明白晓谕,不得就立储一事上书。”
季振宜立即道:“皇上并没有明谕,政事堂不得无故截留奏本。”
左振昆道:“请丞相立刻见驾,请皇上的旨。”
吕夷初叹道:“请过旨了,可皇上不见。”
众人面面相觑,过了好长时间,吏部尚书才道:“那我们怎么议啊?”
吕夷初道:“政事堂必须就这几个奏本,拿出意见上呈陛下。”
左振昆坚决地说:“一律驳回,下旨切责,朝臣不得妄议国储一事。”
季振宜道:“是否过激了些,毕竟皇上没有明确表示。”
左振昆道:“国储一事,本就该圣心独断,朝臣参与其中,极易造成朋比攀连的弊端,是大患。丞相,政事堂应该明确此态度,请皇上下旨!”
其余多数人纷纷点头,道:“左大人说得对,没有明旨,朝臣不应参与其中。”。
吕夷初道:“那就按照这个意思拟给皇上,请下旨切责,严禁官员再就此事上书。”季振宜看此情形,不敢再说什么。
很快,靖安帝同意了政事堂的意见,下旨斥责了几个上书的官员,却也没有进行处罚,只是明确规定,不许朝臣就国储发表意见。风波看似轻描淡写地平定了,但那首童谣的传播和一批官员拥护金陵王世子魏综的事,在朝野上下激起的影响远没有消除,好似薄薄冰面下面涌动的激流,随时可能破冰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