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吻了没?如吻!

    第七章 吻了没?如吻! (第2/3页)

再细节的光比、光效、色彩都看不出来,还是得等样片洗出来才能看出真正的画面效果。

    不过技术发展到现在,导演终于可以做到在片场随时回放了,监视器带录像功能,这倒是挺方便的。

    吴渊记得,要到09年的时候,才有输出三通道10bit的1920x1080数字信号的“HD-IVS”,这玩意才是真好使。

    等到了数字摄影的年代,导演在现场高清监视器上才终于看到了几乎完美还原的画面。

    而且数字摄影,每个镜头是一个单独文件,基本上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正着看、倒着看都行。

    有些要求高的导演,甚至能让剪辑师在拍摄现场就剪片,拍完半小时就能看到一场戏的粗剪效果。

    吴渊在梦中干到执行导演的时候,就经常在剧组现场盯剪片,常常是总导演一句话,他这个干执行的就要熬三个大夜!

    有钱的剧组甚至还能做到现场预调色,导演在监视器上能直接看到经过一级调色后的画面效果。

    也就是加了滤镜的!

    至此,导演们才终于不用天天拍完戏还要洗胶卷,看样片,开讨论会。

    有丰富数字摄影时代经验的吴渊,一朝回到了千禧年的电影剧组,确实让他感到别开生面。

    虽然《十七岁的单车》不是顺拍的,但是因为这部电影主要是围绕着两位主角的两条单独的线而讲述的故事。

    电影中小坚和小贵的线,平行却又会产生交叉,最终在一场“热血”的少年斗殴中走向高潮,也走向尾声。

    所以王晓帅在拍摄的时候,主要是以崔邻和周讯一组,吴渊与高媛媛一组分开来拍摄的。

    前期几天主要都是拍崔邻和周讯这一组的戏。

    两人一个是从农村来到京城打工的快递员小坚,一个是来到城市给富家人当保姆,却老偷穿主人家衣服,想要伪装成“城里人”的农村姑娘红琴。

    崔邻饰演的小贵,老在破旧四合院里,透过墙头偷窥隔壁高楼落地窗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红琴。

    而吴渊和高媛媛饰演的角色,就是两个生长在京城的城里人。

    文艺片嘛,都是要上“意象”“符号”和价值观的。

    这部《十七岁的单车》中,单车就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和象征,通过小坚和小贵两人对这辆单车的态度,折射出城里人和农村人生活的差异,农村人融入城市的困难,以及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

    第六代导演们就好这口,好像不拍点困苦的社会现实,小人物在大时代下的悲惨命运,暗讽下社会啊、时代啊之类的东西,就不会拍电影了似的。

    吴渊倒不是说看不上或者排斥这种类型的电影,只是他终究不是出生于60~70年代,经历过那个复杂、动荡的变革时期,被大量欧洲艺术电影洗脑的一代人。

    特别是经历过梦中20年后,他的电影理念、价值观,早就被改变了。

    在他的电影观中,要嘛就拍让大众喜爱,能够带来欢声笑语和刺激观感的商业大片,要嘛就拍能够感动人心,引发共鸣,更多挖掘人性、人物故事的文艺片。

    这种沉溺于自我表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