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效仿前朝之法

    第五章 效仿前朝之法 (第2/3页)

    皇帝半眯着眼,深深的呼了一口气。

    “和亲?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去年就是采用的和亲之策吧?”

    庆帝话音刚落,忽有一位年纪不大的小子站了出来。

    “皇上,臣认为万万不能和亲!”

    因为这小子站在人群最后,话音一出,众人齐齐回头看去。

    庆帝抬眼望去。

    “你是何人?”

    “皇上,在下中郎将,秦尉。”

    刘启很清楚,朝中百官,更何况此人不过是个小小官职,皇帝记不住,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但是,秦尉这个名字,却深深的记在了他的心里。

    这小子不错,面对这么多文臣,自己又不是什么高官,还敢站出来,有勇气。

    “那你说说,为何不能和亲?”

    “皇上,依在下来看,我朝与匈奴和亲,只会加纵匈奴的嚣张气焰,会觉得我朝软弱可欺,如今我朝军士百万,何惧小小匈奴?”

    谁知,秦尉的一番简单言语,却是在武官心中,点燃了一株火苗。

    这时,一名前排的将军站了出来。

    “皇上,臣认为秦将军说的没错,如若皇上有意,臣愿领兵与匈奴对战。”

    此时,刘启转头看到。在这名将军站出来后,父皇的眼神中,明显的闪出一丝光芒。

    哦,原来父皇也根本没有想要讲和的心意。

    也是,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是软骨头。

    然,最先发话的王振忽然站出,对着前者要领兵的将军呵笑了几声。

    “赵将军,我大庆朝从高祖皇帝始,便与匈奴一直亲和,这才有了今日天下太平,不过小小进犯而已,何故因此与之匈奴交恶?”

    赵将军不乐意了。

    “扯淡,既是进犯,哪有什么大小之分?不给匈奴点颜色看看,这帮蛮夷岂能把我大庆在眼里?”

    随着赵将军抬头,许多武将也跟着附和,大体都是一个意思,场面顿时变得喧闹起来。

    可王振听后,却冷笑了几声。

    “赵将军,说的可真轻巧啊,仗打自然容易,可试问将军,我朝国库充盈否?”

    赵将军一怔。

    “还有,粮草是否丰足,兵马是否完备?这些你都知道吗?”

    赵将军憋的面红耳赤,却是一句话说不出来。

    所有武将无不愤慨,谁不知道,钱粮都掌握在这帮文臣手中。

    他们一个个富得流油,侵占田亩,国库怎能有钱?

    可这种话,谁也不敢搬到台面上来说。

    此时,武将们一个个,顿时闭口不言。文臣们却皆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

    尤其是王振,他那个样子就好像是在对一群武将说。

    就你们一群大老粗,也敢跟我们文臣争辩?

    庆帝忍不住了。

    “王大人所言确实有理,可赵将军说的也不全错,我堂堂夏朝,要是不做点什么,岂不是让匈奴更加肆无忌惮,依朕所言,不妨可以试一试。”

    可王振听后,情绪顿时激动起来。

    “皇上,此言差矣!”

    “依微臣看,匈奴想法很简单,无非就是要点好处罢了,一个番外小邦,给他就是了嘛,不仅能够给我朝休养生息的时间,还能显得我朝之大度。”

    “再者,匈奴虽然进犯,也仅仅是进犯,万一惹怒了他们,真要举兵范境,我朝又无强有力的屏障,根本无力抵挡。”

    “况且,其他诸国都在虎视眈眈,若在我朝出兵时,趁机发难,这才当真是是国难当头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