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小课堂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七章 小课堂 (第1/3页)

    房子是一定要造的。

    不管什么时代,能够搞来大房子的男人,都格外的有吸引力。

    就比如现在。

    午后课时间,冯道夫完成了一个1比100的木屋模型:“这个就是木刻楞。”

    大房子就引发了孩子们的惊叹。

    “好漂亮。”

    “好喜欢。”

    “好帅气。”

    一些女孩眼睛都闪着光,深深感受到冯道夫的魅力。

    冯道夫拿着树枝做的教鞭,仔细给他们讲解:“A型斜屋顶、双层木墙结构,中间隔开空间,里面填充了泥土、苔藓做的夹层,整体形成了一道天然保温层,只需要用上传统壁炉即可保暖。”

    “一些词语概念我前面几节课跟你们说过,这里就不多赘述。”

    刚刚得到摸摸头奖励的红发女孩举起手。

    冯道夫笑着点她:“旺达?”

    旺达站了起来说道:“我们住的长屋要在外面披上泥土、苔藓和草皮,甚至一些长屋是半掩在地下,是不是跟木刻楞一样都是为了天然保温层?”

    “说的不错,旺达。”

    冯道夫的夸赞让红发女孩露出开心的笑脸。

    角落里的某只小毛萝撇了撇嘴。

    冯道夫全当没注意到:“目的是一样的,证明很早之前就明白了这个原理,但大家猜一猜,为什么我们不用木刻楞的结构?“

    旺达要举起手。

    但被旁边的男孩抢先了:“是不是因为没有加工的这么平直的木板?”

    小毛萝克莉欧打断了他:“船舶建造必须要有出色的木材工艺技术,要是木工技术不好,怎么建造龙头长船?”

    男孩一拍脑袋:“是哦,可那是因为什么?”

    克莉欧:“是因为......”

    旺达:“是因为......”

    两个女孩同时开口。

    冯道夫抢在她们之前说道:“是因为缺人。”

    船舶建造必须要有出色的木材工艺技术,维京造船技术那是得到了不列颠昂撒人的血泪点赞。

    英格兰农夫:俺给你五星好评,你能对俺老婆温柔一点吗?她,她怕疼。

    以诺斯人的木材加工技艺,建造木刻楞是绰绰有余的。

    选择长屋不选木刻楞就是因为双层木墙所需的人工费太贵了。

    船是刚需,永远不缺生意,所以木匠都愿意干造船业。

    留给土建的木匠数量不够,建造周期漫长,时间这么一拉长,人力成本就变得虚高。

    一个两层木刻楞起码也要花1000枚银币。

    诺斯农夫不可能不吃不喝10年,就为了买一个漂亮点的房子。

    比起花钱造房子在本地找老婆,他们更愿意住便宜的长屋凑合。

    都不用请木匠石匠,亲朋好友们凑一凑就行。

    技术不够,木板加工精度不行,缝隙太大?

    泥土、苔藓和草皮糊在外面足够堵住缝隙,再上点自产肥,来年草根长起来,什么缝隙都给你堵得严严实实。

    嫌不够保暖就打窑洞,一半藏地下,形似一个小山包,保暖不比木刻楞差,造价便宜多了。

    有这钱拿来跟人团购一艘长船,然后出海自由贸易个老婆回来,屋子老婆都有了,还多了一辆长船牌轿车。

    所以造价低廉、保暖不错的维京长屋遍地都是。

    这跟以前农村选夯土房是一个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口袋钱不够多。

    长屋便宜但和夯土房缺点一样,风大掉土、雨大漏水、虫子乱飞、屋内湿冷。

    有钱谁不想要住好看舒服的大房子。

    普通的木刻楞就要一千多,以礼拜教堂的规模,再紧凑也比住宅大几倍,三四千银币可能都打不住!

    诺斯农夫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掠夺收入不计入在内。

    三四千银币,这都能买十头大牙,或者是买一百个毛萝!

    就算是要在地上再现72个葡萄干,那还多28个出来呢!

    黑王子的口袋里也没有余粮啊!

    “所以今天课要教你们的,就是比木刻楞要节省人力的砖木结构。”

    冯道夫搬上来了一个模型。

    复刻自北欧的奥尔内斯木构教堂。

    这座教堂能屹立在斯堪的纳维亚八百多年,虽说肯定是后世修缮过,但设计也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木框架+砌砖墙的砖木结构,不光大大减少了对木工的需求,建造工艺也非常简单,极大的缩短了建造周期,等同于变向的降低了造价。

    只要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