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掌握定价权,南山财团的开始

    第913章 掌握定价权,南山财团的开始 (第2/3页)

  在跟张家齐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曾广达显然已经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也正因为他已经调查了解了一些信息,所以才更加的担心。

    他有一种预感,羊城埃安的动力电池供应问题,在接下来一年都是没有办法回避的存在。

    而伴随着这种问题的产生,动力电池的价格也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正常来说,生产成本上涨了,销售价格肯定就是跟着上涨。

    但是在如今华夏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之中,这种逻辑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原本大家的价格差不多,现在你的产品价格上涨了,别人还没有上涨的话,那么消费者指不定就去买别人家的产品了。

    当然了,有些人可能会说,大家的动力电池成本肯定都上涨了,那么大家一起涨价不就行了吗?

    这么一来,就不用担心压力太大了。

    理论上这种情况确实是有可能的,实际上根本就不会在华夏发生。

    甚至有一些车企更是想着借着这个机会淘汰对手,让自己能够弯道超车呢。

    所以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只会有一部分的厂家因为成本上涨而涨价,亦或是品牌议价能力比较强的厂家会考虑涨价。

    大部分的厂家,只会选择硬着头皮去承受这种价格上涨。

    羊城埃安很可能就是属于大部分的厂家之中的一员。

    “我们能不能通过购买相关原材料的期货的方式去对冲这种涨价的风险呢?”

    张家齐能够一直坐在羊城汽车集团的总经理的位置上面,眼光和能力自然都是非常不错的。

    现在曾广达已经把这种风险跟他汇报了,他很快就想到了规避这种风险的方案。

    事实上,期货这种东西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冲相关使用企业的风险。

    只不过慢慢的,它的金融属性变得更加明显了。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一不小心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曾广达这么一说,张家齐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那难道就干等着吗?

    不过他也没有发火。

    因为他也知道作为一家国企,突然之间去投资期货市场,要是到时候挣钱了倒是好说,如果是亏钱了,那面对各种审计的时候,就很难说清楚了。

    这种风险,显然是没有谁愿意去承担的。

    “我们找南山电池讨论一下这方面的事情,看看它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

    “亦或是我们直接提前付款,把今年的电池订单都给买下来。”

    只要提前预测到了相关的风险,要找规避的方法肯定还是有的。

    反正张家齐是不能接受放任不管的。

    “嗯,我跟林城打个电话沟通一下,亲自过去谈一谈。”

    曾广达也找不到更好的其他办法了,只能是先去跟南山电池聊一聊再说。

    而同样是感受到了这一场动力电池供应格局变化的,自然还有比亚迪。

    针对这个变化,比亚迪内部也是在讨论一些新的变更方案。

    “王总,我觉得公司的电池业务可以单独的剥离出来成立一家电池公司,然后电池公司不仅给我们自己供应动力电池,也可以给国内的其他客户供货。”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发展的很快,动力电池的需求已经有点供不应求了。”

    “许多主机厂都在考虑通过引入更多的动力电池厂家的方式,来规避将来的供应风险,并且为降低成本做贡献。”

    “我们公司的动力电池业务,一直都是处于仅次于南山电池的存在。”

    “但是这段时间国轩等电池企业都在不断的扩大产能,像是欣旺达这些原本生产消费电子电池的厂家也开始涉及动力电池业务。”

    “如果我们什么变化都不做的话,很可能会被其他动力电池厂家超越。”

    吕发祥作为比亚迪电池业务的负责人,危机感还是很强的。

    虽然比亚迪对新能源车非常重视,它们推出的电动车和插混车的时间也比较早,但是电动车的销量却是有点不如尽如人意。

    别说是行业第一了,行业前三都没有它们的位置。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电池业务也没有办法跟着快速发展。

    毕竟比亚迪电池现在主要就是给自己使用,之前虽然也讨论过给其他客户供货的问题。

    但是你都不是单独的公司,各方面的实力也是比不过南山电池,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这也是为什么吕发祥今天会那么干脆的提出要把电池业务剥离出来成立新公司的目的所在。

    虽然哪怕是剥离出来了,大家也都知道这家公司肯定也是会优先保证比亚迪汽车的需求,有可能会把自己的信息跟比亚迪汽车那边共享。

    但是终归是两家公司,一些情况还是会发生变化。

    最关键的是导入新供应商的时候,至少不会让大家觉得这家供应商的名字那么奇怪。

    比如奇瑞汽车导入一家新的供应商叫做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那绝对是充满了违和感的。

    对于吕发祥汇报的这些情况,王福自然也是理解的。

    所以他听完之后,稍微沉默了片刻,道:“如果要把电池业务剥离出来寻找新的客户,让它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的话,那么就有必要把其他的零部件业务也剥离出来,重新成立几家公司去在市场上运作。”

    “就像是电装和丰田合成跟丰田汽车的关系一样,大家有股份关系,但是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订单。”

    “这样子也能让外面的客户更加充分的见识到我们市场化运作子公司的决心。”

    王福考虑问题肯定不会只考虑电池这个零件。

    比亚迪的汽车,很多零件都是自己生产的。

    它们内部有不少的事业部就是做各种零部件的。

    甚至就是一部分南山汽车零部件供应的零件,同时也会在比亚迪内部生产一部分。

    这种情况,在整个华夏汽车行业算是相对比较少见的。

    “把所有的零部件业务都剥离出来也可以,分别成立几家公司。”

    “不过除了电池业务我们有比较明显的行业优势,其他的零部件的优势地位可能不是很明显。”

    “博世、大陆、电装、南山汽车零部件等不少零部件行业的巨头,在关键零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